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觀速訊丨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更上層樓


(相關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并提出了“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等具體要求,進一步充實了開放發展的內涵。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是我國高水平開放的重大舉措,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二十大報告對于中國對外開放未來路線圖都給予了清晰的描述,中國開放的大門將會進一步敞開,有望在規則、標準,以及融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會從貿易和基礎設施,發展到產業、經貿、科技、人文等更廣泛的領域進一步開放。

具體到金融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就有目共睹。我國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完全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在企業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機構國民待遇,放寬對外資機構在資產規模、經營年限等股東資質方面的要求,大幅擴大外資機構業務范圍。同時,積極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形成涵蓋股票、債券、衍生品及外匯市場的多渠道、多層次開放格局。中國股票和債券相繼納入明晟、富時羅素、彭博等全球知名指數,為外資進入本土市場提供了更多樣化、更便捷和更具確定性的環境。表明我國金融資產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更加重視。

“越來越多外資機構選擇進入中國市場。”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張弛指出,中國金融業持續對外開放,監管機構持續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舉措的落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優化,基礎交易制度不斷完善,國際化品種不斷增加,境內外投融資渠道持續拓寬,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機構在國內開展業務。

制度型開放意味著對外開放的重點向制度層面延伸,這也對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要求,必須持續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張弛認為,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落地,將有利于為國內的資本市場引入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外資機構在產品創新、客戶服務與資產配置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有助于與國內的優秀機構形成互補。另外,資本市場加快制度型開放,有助于國內的資本市場盡快與境外進行規則對接,進一步融入全球。

張弛指出,相信監管機構還會配合市場發展推出更多擴大開放的務實舉措,例如優化拓展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推動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制度落地,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等。未來,貝萊德將持續與國內領先機構合作,提供符合中國市場特征和需求的投資產品和服務,并且希望能夠建立專業的本土團隊,始終保持產品和思路上的創新,憑借有效的投研體系,領先的風控技術,優化的中后臺管理和深入的客戶關系建設等核心能力,給不同的客戶提供符合需求的優質投資解決方案。

標簽: 對外開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