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天天即時:科技創新持續發力 數字化轉型再提速

“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已邁入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中再集團2018年發布“數字中再1.0”戰略規劃,提出“聚資源、建平臺、造生態”的數字化轉型思路,并在2020年完成“數字中再1.0”目標。面向“十四五”新發展階段,中再集團于2021年12月發布了“數字中再2.0”發展規劃,提出“以客戶為中心、以場景為導向、以智能為內核、以生態為協同”的新發展理念,打造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數字魔方”,深化組織變革,力爭“十四五”末實現數字化轉型基本目標。


【資料圖】

近一年來,中再集團數字化轉型取得較為顯著的實際成效,面向服務集團內部經營管理,持續深化業務線上化、智能化,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和風控能力提升;面向服務保險行業,發展再保直保化,打造行業性數字化基礎設施為載體的客戶賦能平臺;面向服務政府和產業,在巨災、建筑業、大健康等多個領域拓展平臺生態,深度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雙中臺建設助力業務智能化發展

業務中臺聚焦再保險核心業務流程自動化,全面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整體業務線上化率超90%。平臺覆蓋承保、理賠、賬務、結算等再保險核心業務流程,規范業務操作和數據標準,大幅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賬單結算效率提升約30%,續轉業務統計時間從1-2天縮短為實時統計,理賠流程從11步縮減為3步,理賠案件平均處理時長由3天縮短為23小時。

數據中臺聚焦企業級數據能力建設,打造涵蓋數據采集、存儲、傳輸、消費等關鍵環節的治理體系,在數據質量和數據服務能力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數據集中度超90%。公司經營數據管理由線下數據匯總匯報轉向線上數據靈活分析決策。壽險保單平臺是基于數據中臺架構,對海量數據(603138)管理和應用的一次全新提升,屬業內首創。該平臺支持9種不同類型保單數據的全流程智能化處理,覆蓋從保單導入到數據應用9個流程,在分鐘級別完成百億條保單報表數據統計分析和標準化,構建“客戶+保單+產品”的三維動態數據分析能力,實現跨部門數據看得清、管得住和用得好。

天璣智能云平臺為健康保駕護航

中再-天璣智能保險云平臺通過智能算法和業務深度結合,構建以被保險人為中心的產品模式,嵌入預測分析模型,多維量化評估客戶情況,助力保險公司智能化業務構建。平臺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息解析技術和知識引擎等先進算法,為各種保險類和醫療類資料提供自動化識別功能,解決了數據智能化解讀難題,識別準確率高達99.75%。平臺形成針對不同產品的營銷策略模型,通過智能算法替代原有依賴人工經驗的處理方式,篩選合適的人群進行精準投放,提供智能全流程帶病體管理方案,降低健康管理成本,榮獲金融電子化頒布的“2021金融業新技術應用創新突出貢獻獎”。

雙網融合推動行業數字化基礎建設

跨界數據融合安全計算合作網絡推動保險與銀行、交通、建筑、農業、應急、氣象等多行業數據融合,探索數據要素流通規則,挖掘再保險數據價值,打造數據驅動的創新競爭力。與銀行合作中,合作網絡實現國內首個“銀行-直保-再保”的全聯通覆蓋,充分挖掘銀行和保險多方數據價值,打造以跨界數據融合為驅動力的創新業務模式。與保險公司合作中,合作網絡基于聯邦學習技術,構建數據安全共享生態,開創了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業務協同新模式。合作網絡為某保險公司400余萬團險客戶建立了購買重疾險的智能推薦模型,打造了數據融合模式下團險職域營銷的全面解決方案。

區塊鏈網絡打通再保險和保險數據通路。集團和國壽財險打造財險行業首個再保險賬務及結算聯盟鏈,和中國人壽(601628)共同建設基于壽險行業的臨分要約聯盟鏈,大幅提升流轉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初步形成行業基礎數據設施。以區塊鏈網絡為底座的核保險“核星”業務平臺持續功能拓展,實現了洽商、承保、理賠、賬單結算全流程上鏈,助力核共體實現整體數據管理,營造開放共享的核產業生態。“核星”平臺榮獲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度金融科技發展三等獎”。

巨災科技服務國家治理

中再巨災管理公司是國內唯一專注于巨災風險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持續發力研發中國巨災模型,致力于打造巨災風險管理產業互聯網新生態,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公司自2018年設立以來,相繼推出多個平臺和產品,多次實現行業從“0”到“1”的基礎性突破。

“再瞰”是災害風險數據服務的共享服務平臺,目前已有72家保險公司、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使用,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影響力。“視界”是“再瞰”的API專業服務平臺,用戶擁有災害數據服務使用的定制權,提供定制化的氣象預警、歷史災害、風險等級查詢和地理信息、地圖能力和空間計算等服務。

“再型”是自主研發的中國巨災模型的數字化云平臺,包含中國地震、臺風等巨災模型,可為保險業提供全流程巨災風險數字化管理服務,支撐巨災保險產品開發、費率厘定、理賠響應和風險累積管理。中國巨災模型是唯一經中國地震學會、中國氣象學會認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商業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模型產品,填補了我國巨災模型領域長期“缺芯”的空白,多項指標全面超越國外公司同類產品,榮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二等獎”(臺風巨災模型)。目前地震巨災模型已在30余家保險公司、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應用,具有較為廣泛的行業影響力。基于臺風巨災模型研發的臺風實時損失評估系統“風眼”,是國內首個精細化臺風風險減量管理平臺,能快速計算未來三天臺風風場及洪澇淹沒的空間精準分布,已為數家政府機構和保險公司提供臺風實時計算服務,助力客戶從容應對臺風巨災風險。

“再融”是面向保險公司用戶,聚焦金融風險的量化組合分析數字化平臺。中再集團2021年9月發布“再融”第一個產品:國際巨災組合風險管理平臺CREST。CREST平臺在統一巨災風險管理平臺方面實現了中國保險行業零的突破,既支持單筆業務風險實時評估,又支持組合風險實時穿透式管理,將組合風險限額管理由事后管理前置為事中管理。CREST實現組合巨災風險,尤其是尾部風險的量化計算,幫助業務人員在不突破監管及內部限額要求的前提下更有效利用組合風險分散效應獲得更高收益。

建筑業數字化平臺服務城市治理現代化

中再集團發揮國家再保險主渠道主力軍作用,承建上海市、北京市、山西陽泉市以及江蘇無錫江陰市等地的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信息平臺。上海IDI信息平臺連接政府、建筑商、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機構(TIS)、業主等多方,是上海住建委、銀保監局、金管局一致認可的、具有政府服務性質的行業性平臺,是IDI上海模式的基礎組成。平臺于2018年8月底投入運營,運營效果得到了社會高度認可。平臺承擔保險審核職能,匯集承保、風控、理賠三大類數據,實現IDI保險的核心工作流程管理,支撐政府監管。截至2022年8月底,通過平臺保險審核的保單超1400件,總保額超5500億元,總承保面積15000多萬平米。

基于IDI平臺成功經驗,中再集團主導建設了建工安責險平臺,實現承保、風控、理賠、監督等功能模塊,支持在線預投保、保險方案選擇、保單審核、事故預防方案管理、人員實名制、在線安全教育、安全隱患報告、在線報案、理賠與投訴管理等各類應用功能,有力支持上海建工(600170)安責險行業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8月底,通過平臺保險審核的保單6000余件,投保造價超8000億元。上海市建工安責險信息平臺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示范效應,獲得吉林、安徽等多地借鑒效仿。

標簽: 科技創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