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天天熱訊:春節“不打烊”,“三張牌”為地方拼經濟開好頭

當前,拼經濟、穩增長的頂層戰略、目標都已確定,關鍵是執行落地層面需轉變打法,搶節奏、出實招。

▲1月21日(農歷大年三十),游人在南京夫子廟花燈市場選購花燈。圖/新華社

文 |畢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節假期還未結束,一些地方就已經為經濟“拼”起來了。據報道,近日,經濟大省江蘇省印發了《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涉及財稅支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援企穩崗等12個方面共42條政策措施。

除江蘇外,本月以來全國多個大省或重點城市也相繼出臺了恢復經濟的政策措施。如河南省出臺90條政策措施提振市場信心,黑龍江省出臺20條政策措施推動全省經濟全面恢復增長,廣東深圳、云南昆明等城市也出實招、實策,穩企業、穩就業、促消費。

與此相對應的,今年的春節,適逢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后,消費熱潮重現。目前,電影、航空、旅游、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復蘇勢頭明顯,春節檔電影票房已破40億元、多地景區游客如織、酒店餐館客流爆滿,經濟活力可見一斑。

民生經濟層面迎來假日消費高峰,各地政府緊鑼密鼓,加快了新年經濟發展布局。這個春節,拼經濟正成為各地的一致行動。從各地出臺的系列措施看,打好政策、產業、消費三張牌,成為重中之重。

如江蘇省的42條政策措施,涉及持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降低物流成本、恢復和提振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優化提升政府服務等多個方面。河南省還在90條舉措中列出了落實每條舉措對應的責任單位,做到“專人專職、不漏一條”。

以政策進一步強化經濟發展的所需條件支持、促進市場各資源要素的加速流通整合,鼓勵市場主體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新一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成為新一年不少地方政府施政的路徑選擇。

這也是各地積極落實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主動加快全方位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疫情政策的優化調整,為各地拼經濟創造了更大空間。可以說,當前,拼經濟、穩增長的頂層戰略、目標都已確定,關鍵是執行落地層面需轉變打法,搶節奏、出實招。

此前,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調整,從政府層面到國內外多個權威研究機構,已普遍對我國2023年經濟增速持續回升抱以明確信心。但也要看到,國際經貿形勢依舊錯綜復雜,國內經濟近年來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挑戰,拼經濟考驗著各地加快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決心和力度。

新春伊始,各省市針對經濟復蘇主要矛盾和問題,以更多精準舉措提振市場信心,強化經濟發展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為經濟開好頭注入了強有力的政策動力。

與此同時,各省市新一輪政策制定,在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加大區域產業優化升級等方面也是大動作頻頻。如江蘇省對于進出省內年吞吐量達到200萬以上標箱或年吞吐量達到100萬標箱且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全省平均增長水平的主要集裝箱港口,給出了切實降低物流成本的優惠舉措,有利于該省外貿產業鏈的降本增效。

而黑龍江省的一攬子政策利好,則覆蓋了生活性服務業、旅游業、房地產等多個產業領域,為相關產業提供亟需的財政、金融等政策普惠,解決其資金不足等痛點,改善市場環境。

消費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此次,在廣東深圳、云南昆明等地的經濟政策中,穩企業、穩就業、促消費便成為了重點。

也因此,其政策導向更加聚焦保障消費供給、激勵企業提供更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輔之以消費券、數字人民幣紅包等多種形式,精準、充分地調動公眾消費積極性,讓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節既是一個闔家團圓的公共假期,也是一年經濟發展的重要起點。各地政府春節期間“不打烊”,強化政策支撐、加大產業創新發展的扶持推動力度、多措并舉促消費復蘇回血,通過打好“三張牌”,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從而助力今年經濟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撰稿/畢舸(媒體人)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