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熱聞】公開市場“地量”操作 流動性保持充裕無虞

●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彭揚 趙白執南

8月11日,人民銀行繼續開展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是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操作量根據流動性供需變化靈活調整是正常現象。”對于7月以來,公開市場操作規模頻現“地量”,人民銀行在日前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貨政報告”)中回應。


(資料圖片)

機構人士指出,近期財政支出節奏加快、力度加大,增加了流動性供應,公開市場操作規模變化更多是交易商需求變化的結果,反映了現階段貨幣市場資金供給充足。當前經濟處于回升關鍵期,保持流動性較合理充裕略偏高的水平有一定的合理性。隨著財政投放高峰過去、經濟恢復勢頭穩固,預計流動性將逐步向常態回歸,并更多體現貨幣政策操作的影響。

需求減少

數據顯示,7月27日以來,每日(指工作日)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量一直維持在20億元這一“地量”,由此引發的關注和討論也延續不斷。

事實上,當7月4日逆回購操作“罕見”跌破100億元,圍繞公開市場操作縮量的話題便已被觸發。

“理解縮量的信號,關鍵要看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作用的結果。”一位研究人士告訴記者,若是刻意限制供應,則須引起重視。

在貨政報告里,人民銀行稱:“由于貨幣市場資金供給充足,二季度以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對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需求總體有所減少,人民銀行結合市場需求情況靈活調整公開市場操作規模。”同時強調,7月以來,一級交易商的投標量繼續減少,人民銀行相應進一步降低逆回購操作量,但仍充分滿足了投標機構的需求。

“言下之意,近期公開市場操作縮量,是交易商需求減少所致,而非人民銀行刻意限制供應。”前述研究人士解釋。

二季度以來,市場資金面的確較為寬松,機構從市場上拆借資金較容易。人民銀行公布,二季度,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均值為1.72%,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低37個和44個基點。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利率為2.10%。相比二級市場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更高,交易商需求減少也就不足為奇。

流動性持續充裕

統計表明,二季度公開市場操作規模已明顯下降,三季度以來又進一步萎縮,但這并沒有改變流動性充裕的境況。二季度以來,市場資金面甚至愈發寬松。機構人士分析,二季度以來,財政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或可解釋當前流動性不一般的表現。

截至8月11日,三季度以來人民銀行僅開展1020億元逆回購操作和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這一投放量甚至不及2月18日一天的水平。(下轉A02版)

標簽: 公開市場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