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當前速看:外貿增長穩定須進一步加強應變能力

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8.3%,其中出口增長10.7%,進口增長5.2%。貿易順差5735.7億元,擴大29.9%。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增長9.9%,其中出口增長13.8%,進口增長5.2%。

“總體上,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不乏亮點。在經濟增長遇到復雜形勢、疫情對經濟沖擊較大、投資和消費不及預期、國際經貿形勢動蕩的情況下,外貿進出口的高增長尤其難能可貴。對于支持國家宏觀經濟增長不斷向好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王躍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貿易結構進一步改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面對全球疫情沖擊和俄烏沖突,中國制造業在勞工、能源、租金、物流等方面的累積綜合成本優勢更加凸顯。二是疫情沖擊、房地產去杠桿等因素拖累內需,2020年以來,中國進口增長明顯持續弱于出口。三是國際旅行按下“暫停鍵”,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明顯收窄,尤其是旅行項下貿易逆差減半有余。四是近年來中國ODI(對外直接投資)上升拉動出口,尤其是對東盟地區。

王躍生表示,前三季度,進出口的亮點還體現在貿易結構進一步改善、與主要貿易伙伴關系穩定發展方面。

從貿易結構看,一般貿易增速超過整體貿易增速,占比增長到64%,加工貿易占比回落至20.2%,這表明我國國內產業鏈與價值鏈不斷增強、貿易增加值不斷提升的戰略正在不斷取得進展。

從貿易伙伴結構看,與東盟、歐盟、美國、韓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規模均取得增長。其中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貿易額增長15.1%;歐盟仍然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額增長13.6%,兩者均大大超過9.9%的總體增速。這表明我國與東盟等周邊國家的經貿聯系及產業合作不斷深化,RCEP生效后的積極效應不斷顯現。

此外,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4.5%,在全國貿易總額中占比達到50.2%,這表明保護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人民幣匯率波動短期有利出口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美聯儲加息步伐不止,預計11月份將繼續加息,美元強勢升值或將增大人民幣貶值壓力。

日前,央行釋放穩外匯強烈信號,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而在此前的9月26日,央行已宣布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由0上調至20%,以強化對外匯市場的宏觀審慎管理。

對于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給外貿帶來的影響,葉銀丹認為,匯率貶值有利于增強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展望四季度,人民幣匯率短期將繼續承壓。因此,從匯率的角度來看,四季度匯率可能仍將對出口形成一定支撐。但人民幣匯率走勢不會單邊跟隨美聯儲加息而貶值,未來下行空間總體有限,因此,僅憑匯率小幅貶值難以對沖未來出口下行壓力。考慮到匯市形勢發生新的變化,央行或將進一步加大穩匯率力度。除了調高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擴大資本流入外,還可調低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系數,控制資本流出。另外,在特定時段,通過發行央票等措施,可較大力度收緊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

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外貿發展奠定制度基礎

王躍生認為,下半年,隨著國內經濟增速回升,疫情沖擊得到有效控制,加上人民幣匯率貶值效應,貿易進出口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獲得較快發展大局已定。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我國貿易進出口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其一,俄烏沖突與美元強勢造成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混亂,全球經濟預計會進一步下滑,主要發達經濟體很可能進入衰退期,這會減少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使我國對其出口很難維持高增長。其二,某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的打壓依舊會持續。今年前三季度,外資企業的進出口增速只有2%,大大低于國有企業的15.1%和民營企業的14.5%,而即便如此,外資企業進出口在我國總進出口中仍然占33.5%,這是一個應當引起重視的問題。其三,美元匯率劇烈波動,雖然人民幣相對于美元貶值,但對美元之外的大多數貨幣都顯著升值,這也對我國與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造成不確定性。

王躍生認為,接下來,應在穩定預期的前提下苦練內功,為外貿發展奠定根基。要繼續堅持執行穩外貿、穩外資的各項政策,改善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創造條件,以穩定外資企業的出口。充分發揮RCEP等區域FTA的作用,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各種形式的區域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快高水平對外開放,夯實外貿發展制度基礎。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