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我國創新指標躍升至全球第11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_世界今熱點


【資料圖】

訊(記者陳琳)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已經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順利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

吳朝暉表示,十年來,我國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在全球創新版圖的影響力顯著增強。從科技投入和強度來看,據統計,我國全社會R&D投入從2012年的1萬億元到2022年的3萬億元,增加了3倍。從投入強度來看,從2012年的1.9%提高到去年的2.6%。另外,從科研人員總量和質量看,我國從2012年的325萬人年到2022年超過600萬人年,規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同時,這幾年我國人才結構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從科研人員包括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規模、數量和質量看,據統計,前千分之一的中國科學家發表的熱點文章數在全球占比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數已超過1/4,這也表明我國在前沿科技方面、在知識創新方面已經成為全球的重大力量,不僅是主要的貢獻者,也是解決目前全球一些共性科技問題的推動者。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產業轉型發展,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技術交易額是科技服務經濟的重要指標,據統計,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2年的6000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萬億元,規模相當大。這十年我國產生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比如量子信息、核電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催生和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也推動了傳統產業、傳統制造業、傳統化工等多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在科技服務于民生福祉方面,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是科技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據統計,農業科技貢獻率從十年前的53%提高到2022年的62%,增加了9個百分點;另一個是科技服務人民健康能力也顯著增加。科技不僅推動了智慧醫療發展,互聯網醫院使得醫療資源的均衡性得到提高,還使新藥創制得到了很好發展。我國一大批關于抗癌的原創藥在國內上市,中國癌癥的五年存活率從原來的30%提高到現在的40%,這是非常可觀的指標。同時,在抗疫中科技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科技支撐賦能區域發展,創新高地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有六個主要的城市創新中心指標都實現了翻番,比如新增的高新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北京這幾年的指標基本上增加了八倍到九倍。上海、粵港澳等地區的創新高地引領作用也進一步提升。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