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精選!新形勢下政產融的合作與創新: 科技賦能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融資工具需持續創新

2月19日,作為“2023K50-上海春季峰會”的分論壇之一,“‘穩’與‘進’:新時期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與賦能”平行會議順利舉行。

在主題為“新形勢下地方政府、產業方、金融機構的合作與創新”的圓桌對話環節中,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朱玉、交銀投資總裁謝潔、中國華錄資本控股董事長徐忠華、北銀理財(北京銀行(601169))董事長步艷紅等企業和金融機構代表圍繞如何更好賦能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和創新,結合各自在長三角地區的觀察與實踐,從服務模式創新、業務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以期能助力區域經濟與金融合作的良好發展。


【資料圖】

2023K50-上海春季峰會圍繞“堅定信心,共助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K50智庫)、聯合主辦。

模式創新是金融合作創新的重要途徑。

交銀投資總裁謝潔認為,產業的引導是金融機構目前關注的重點,金融無法主導產業發展,資本需要沿著產業發展的足跡,來尋找更優的產業布局方向。

“目前我們在引導產業發展方面,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VC的模式,投資核心的企業,并圍繞核心業務對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布局。第二種是深化與市場頭部基金管理人的合作。第三是和地方比較成功的機構合作。像濟南的一些機構,他們的產投在山東地區耕耘,做得很好,這種是通過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泛指股權投資基金的管理機構或自然人)的方式做的。比如,結合區域內產業的整體布局和轉移,我們來出大部分資金,配套前面提到的GP合作方,再加上政府資金,就能推動實現良性的資金和產業的流動。”謝潔表示。

除了投資機構,銀行理財業在金融服務模式上也不斷創新,過去十年,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已從傳統的間接融資服務慢慢向產業金融傾斜,銀行股權投資也在逐步推進。

北銀理財(北京銀行)董事長步艷紅表示,目前銀行和很多非銀機構一樣可以進行股權投資,一方面和地方政府合作,另一方面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的方式和硬科技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合作,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對于機構而言,金融創新也離不開先進科技的支撐。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朱玉看來,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不斷增強。無論是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普惠性,還是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這些過程都需要通過像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元宇宙等等科技手段來增強對企業的精準畫像和估值定價的能力。

“現在各行各業都積極擁抱數字經濟,過去幾年,非接觸、零接觸的金融服務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隨著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我們的中小企業踏踏實實感到了整個金融界的服務能力有所提升,包括在供給面有很多的優化,很多機構開始數字化轉型,很多產品開始線上化;在需求層面,利用一些新技術對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企業發展過程會中涉及到的,包括第三方對質押的評估、信用的評價等等,都可以借助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手段來完成。”朱玉表示。

隨著各行業數字化發展,對數據存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企業在數據存儲上出現了安全存儲難、長效存儲難、綠色節能難等諸多難題。中國華錄資本控股董事長徐忠華則分享了利用藍光存儲大數據系統發展新興技術和產業的案例。“政府,產業方以及金融機構的合作,最終目的是打通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助力企業發展。如何打通渠道?我們掌握了一個核心技術——藍光存儲大數據系統。藍光盤具備存儲量大、存儲時間長、能耗低、安全度高等優勢。目前我們正依托這個系統,按照toG、toB、toC的模式推進,在全國各地布局了30多個數據中心。”

此外,圍繞賦能企業發展,創新融資工具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在我國金融體系中,銀行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銀行信貸是多數企業想要獲取融資的主要渠道和方式。銀行能否實現融資工具的創新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步艷紅舉例,對于企業而言,資產證券化是在資產負債率高、難以獲得銀行融資或債券融資的情況下的一條新型融資渠道,能幫助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降低融資的成本,這是目前北京銀行重點配置的領域。

標簽: 新形勢下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