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16-24歲青年失業群體數量約600萬,服務業穩步恢復利好就業

16-24歲很多是在校學生未進入勞動力市場,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有3300多萬。


(資料圖片)

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6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上月持平。其中,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4%,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9%。16-24歲、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0.8%、4.1%。25-59歲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學歷、高中學歷、大專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4%、4.4%、4.1%、3.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6小時。

可以看出,5月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已經連續三個月走低,但是16-24歲青年群體失業率今年以來在持續走高。從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來看,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按學歷背景劃分的失業率狀況來看,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力調查失業率最低。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對于今年以來16-24歲青年群體失業率不斷上升的現象,外界高度關注。

付凌暉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國民經濟整體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持續顯現,就業形勢總體穩定。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整體上呈現下降態勢。分年齡看,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繼續下降。5月份,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4.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說明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而且還在改善。從群體看,進城務工農民工失業率繼續降低。5月份,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農民工就業總體向好。

付凌暉指出,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一是國民經濟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增強。今年以來,國內需求穩步擴大,消費帶動作用增強,市場用工需求增加,促進就業形勢整體好轉。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比一季度明顯加快。二是服務業增勢較好,促進就業容量擴大。服務業就業容量相對于工業來講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今年以來,接觸型服務業快速恢復,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游等行業較快增長,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1-5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9.1%,有利于就業擴大。三是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助力就業改善。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大力開拓市場化就業渠道,強化重點群體就業支持,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健全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為就業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青年人就業壓力依然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職難’和‘招工難’并存,促進就業供需總量平衡、結構合理,仍需要加力”,付凌暉表示。

付凌暉表示,至于青年人就業情況,總的來看,青年失業率處在高位。從總量看,初步測算,5月份,16-24歲青年人總量大概有9600多萬。16-24歲很多是在校學生未真正進入到勞動力市場,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有3300多萬,這3300多萬當中有2600多萬已經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萬目前還在尋找工作。現在大家對青年人失業總量情況有些誤解,目前來看,青年人當中失業的總共600多萬。下階段,隨著經濟持續好轉,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有較好支撐。

外界對于我國調查失業率的統計,是否能真實反映當前就業狀況表示關心。

付凌暉表示,我國的就業統計主要是依托國家統計局勞動力調查制度。我國勞動力調查制度自建立以來不斷健全完善,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科學規范,與國際標準接軌,能夠客觀反映我國城鎮就業情況。

一是我國失業率統計方法科學。我國按照國際勞工組織關于就業、失業的統計標準,將16歲及以上人口劃分成三類,一類是就業,一類是失業,還有一類是非勞動力。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就業人口是指在調查參考期內,通常為一周,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一小時及以上和因休假、臨時停工等暫時離崗的人,這些人都屬于就業。失業人口是指沒有工作,在近期尋找工作,而且立即能去工作的人。這些人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這屬于失業人口。非勞動力是指16歲及以上既不屬于就業人口也不屬于失業人口的人。比如,沒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勞動能力的人,這些不在就業和失業統計范圍之中。比如前面談到的青年人,有一些在校學生沒有尋找工作,也沒有工作意愿,是不會統計到失業率當中的。剛才我們說青年人總量是9600多萬,但實際在找工作的大概只有3300多萬,其余部分屬于非勞動力。也有一些人,由于照顧家庭,不參與到勞動力市場,也不在勞動力統計當中,這是國際通用的標準。調查失業率的計算,用的是失業人口除以就業人口加失業人口之和。

二是我國勞動力調查嚴謹規范。前面談到的是如何計算、調查,數據是怎么來的?主要是通過勞動力調查采集就業情況基礎數據得來的。從調查方法看,國家統計局每月在全國范圍內抽取34萬個住戶開展勞動力調查,這些住戶在我國31個省(區、市)的城鎮和鄉村范圍內隨機抽選,抽中的村委會或者居委會范圍內的所有有人居住的永久性建筑物、臨時性建筑物,比如工棚,都在調查樣本范圍內,抽樣設計具有較好代表性。34萬住戶中,大概有25萬戶是在城鎮抽取,約9萬戶是在鄉村抽取。從調查對象看,對于抽中住戶中在調查時點居住的人口,不受地域、戶籍、年齡等限制,都要接受調查。調查對象包含小微企業員工、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等在內的所有人群,既包括本地戶籍人口,也包括外來人口,比如進城務工和尋找工作的農民工。從調查內容看,既有按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關于就業、失業統計標準設置調查項目,也有根據我國國情設置的反映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等情況的調查項目。從調查方式看,國家統計局每月組織調查員使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入戶實時采集數據,并通過網絡直接報送國家統計局。

三是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客觀反映就業形勢。我國城鎮地區是非農就業的主要區域,非農就業和經濟變動相關性較強,所以長期以來我國月度主要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從國際上看,非農就業更受關注,從我國情況看,農民工是我國一支重要的就業大軍,農民工絕大多數都是在城鎮地區非農就業,是統計到城鎮調查失業率中的。農民工返鄉的影響在城鎮調查失業率中也有體現。比如,在沿海打工的農民工返鄉回到中西部地區后,如果他還是在附近的縣區、城區或者鎮就業,也還會包括在城鎮調查失業率中;如果他回到鄉村,可能會帶來城鎮就業人數的減少,對城鎮調查失業率會有影響,但這部分會在鄉村調查失業率中有所反映。我國鄉村地區主要以農業就業為主,經營農村家庭承包地比較普遍,失業率水平低于城鎮地區。

付凌暉表示,總的看,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不會低估全國失業情況,能夠客觀反映真實就業情況。從歷史看,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也客觀反映城鎮就業變化情況。比如2020年年初,受疫情沖擊,城鎮就業壓力陡然增大,城鎮調查失業率明顯上升。隨著各項穩經濟政策出臺,經濟運行逐步穩定,調查失業率也逐步回落。從今年情況看,經濟運行整體恢復向好,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回落。但也要看到,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部分群體失業率較高,這在失業率調查中也得到了客觀反映。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方法、統計對象、統計標準與國際接軌,能夠客觀反映調查失業率整體情況。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