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發揮好新型實體企業“助推器”作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近期,各部門接連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企業信心不斷增強。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實體經濟發展既要穩扎穩打、腳踏實地,也要勇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其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二之選,發揮好新型實體企業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助推器作用至關重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的關鍵在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對實體經濟的滲透與催化作用,為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在數實融合中拓展和壯大實體經濟,以創新驅動引領實體經濟發展。

不難發現,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謀求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搶占先機,能否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成為決定大國興衰的一個關鍵。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助于夯實我國數字經濟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平臺企業。

不過,受行業壁壘、人才、信息化程度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持續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不少難點、痛點、堵點,包括實體經濟數字化覆蓋不平衡、技術融合效率有待提升、傳統實體經濟價值鏈條過長、數字化人才面臨較大缺口等。這些因素制約著數字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效構建,亟須尋找能有效應對這些問題的新突破口。

“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發展一批擁有傳統實體經濟基因、同時具備強大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進而壯大新型實體經濟,這是創新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歐陽日輝表示,新型實體企業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新型實體經濟是新型實體企業與傳統實體企業的融合發展形態。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字技術與零售、批發、生產、制造、物流、金融等服務環節的融合,當下已然孕育出了一批新型實體企業,他們是數字化運營實體業務和技術性賦能產業鏈供應鏈的結晶,呈現出技術研發投入高、員工薪酬支出高、稅收貢獻度高和利潤低的“三高一低”典型特征,是傳統企業被數字技術改造過的新型企業。

歐陽日輝建議,下一步,要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實體企業和新型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體系。數實融合應以指導性政策和引導性政策為主,加快制定支持新型實體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在“三新”經濟和數字經濟統計監測的基礎上,推出新型實體企業統計監測體系。區分傳統實體企業、新型實體企業、平臺企業等不同企業類型,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精準分類施策,明確支持新型實體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避免與平臺企業混同監管。嚴格篩選、框定名單,樹立一批新型實體企業典型,并在財稅、金融、科技、產業、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發揮好新型實體企業的聯動輻射作用,帶動全鏈條、全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