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世界熱點評!《“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正式公布 緊盯薄弱環節 科普工作發力改革創新 目標 數據

本報記者李遠方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共同編制的《“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公布。作為“十四五”科技創新領域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多元化科普投入機制基本形成,科普人員數量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科普設施布局不斷優化,鼓勵和支持建設具有地域、產業、學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創建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礎設施覆蓋面。

攻克科普工作薄弱環節


(資料圖)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普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開放合作的協同工作體系?!笆濉逼谀?,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已達到10.56%;科普經費投入穩定增長,2020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71.72億元,比2015年增長21.6%;科普場館數量穩步增加,全國共有科技館、科學技術類博物館1525個,比2015年增加21.2%;以多媒體手段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為支撐的科普傳播更加廣泛。

我國的科普事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部分地方黨委政府對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科普組織體系和協調機制不健全,社會力量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普投入相對較低,科普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投入科普的政策舉措不足;對公眾關注的熱點科技問題、社會突發科技事件響應不足;科普工作的覆蓋面、滲透度與影響力仍然有限,科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明顯,科普績效有待提高;科普工作手段有待進一步創新。

“十四五”科普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科普在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顯著提升,科普法規、政策、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共同推動科普的氛圍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務覆蓋率和科研人員科普參與率不斷提高,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升。

規劃還明確,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5%;多元化科普投入機制基本形成,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加大科普投入;科普人員數量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科普設施布局不斷優化,鼓勵和支持建設具有地域、產業、學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創建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礎設施覆蓋面。

持續提升科普創新能力

為推動科普工作改革創新,持續提升科普能力,規劃提出六大方面重點任務,包括強化新時代科普工作價值引領功能、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推動科普工作全面發展、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抓好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和開展科普交流與合作。

在創新舉措上,規劃提出,將依托權威專家隊伍,探索建立科普信息科學性審查機制,整治網絡傳播中以科普名義欺騙群眾、擾亂社會、影響穩定的行為,批駁偽科學和謠言信息,凈化網絡科普生態;搭建科普創作研究平臺,健全科學家與創作人員交流機制,建設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

探索建立社會熱點科普響應機制,研究社會熱點科普的主動推送解決方案,及時響應社會熱點,第一時間發布權威科學解讀信息,提升公眾認知能力,做好輿論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圍繞“碳達峰”“碳中和”、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公眾關注度高的科技創新熱點及科技政策法規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科技倫理宣傳,推動公眾提升科技倫理意識,理性對待科技倫理問題;在科普投入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通過建設科普場館、設立科普基金、開展科普活動等多種形式投入科普,形成多元化的社會投入機制。

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資源科普化。圍繞科技強國建設的重大成就、重大政策、重點發展領域開展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對新技術、新產業(300832)、新業態的認知水平,引導社會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創新的正確導向。

抓好公民科學素質提升

規劃提出,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實施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育計劃。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以科學類課程教師為重點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科學素質。在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實施“小手牽大手”行動,由在校學生向家人進行科普。

提升制造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以提升職業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工人隊伍,更好服務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提升老年人科學生活能力。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提高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提升老年人信息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網絡謠言、電信詐騙。開展老年人健康素養促進項目,監測老年人健康素養,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

規劃最后強調,做好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評估工作,修改科學技術普及法,完善新時代科普工作政策法規體系,健全相關配套政策。用好支持科普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研究制定鼓勵社會力量投入科普的政策。探索利用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文化創意產業等支持政策,促進科普領域市場發展。

我國科普事業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期末,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已達到10.56%,實現了“十三五”科普規劃確定的超過10%目標;科普經費投入穩定增長,2020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71.72億元,比2015年增長21.6%。

“十四五”科普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科普在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顯著提升,科普法規、政策、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共同推動科普的氛圍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務覆蓋率和科研人員科普參與率不斷提高,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升。

標簽: 改革創新 薄弱環節 正式公布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