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聚焦行業關切 匯聚各方力量 創新融合發展——《關于推動家政進社區的指導意見》解讀之六

家政服務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朝陽產業,對保障民生、擴大就業和促進消費具有重要作用。《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國辦發〔2019〕30號)發布以來,在全國上下的齊抓共管下,家政服務業展現了蓬勃的發展態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仍然存在家政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行業發展不規范、群眾滿意度不高等突出問題。最近,國家發改委聯合商務部等11部委出臺了《關于推動家政進社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聚焦家政服務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回應廣大百姓關注的家政服務急難愁盼問題,思路清晰,措施具體,任務明確,推動家政服務業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有助于家政服務業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一、堅持問題導向,打通“提質擴容”堵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提升家政服務質量關鍵在提升從業者素質,把技能培訓做優做強。從目前的行業整體情況看,家政培訓的水平參差不齊,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部分受培訓人員的能力素質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現象。《指導意見》推動家政培訓進社區,支持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發展,鼓勵家政專業院校培訓資源下沉,將“居民需求+社區資源+院校專業優勢”與家政培訓結合起來,健全多層級、多元化培訓機制,正規考核和證書體系,激活家政市場存量,提升家政從業人員素質,切實解決提質難點。

針對目前家政服務業存在較大從業人員缺口的問題,《指導意見》將推動家政“家門口”就業、對接吸納鄉村勞動力和引導高校畢業生社區就業創業作為主要擴容來源。推動家政培訓“大篷車”進社區,對具有從業意愿的人員積極開展培訓,實現“家門口”就業;以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重點,開展鄉村與街道的精準對接,幫助愿意從事家政服務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直達社區服務網點就業;吸納高校畢業生進行標準化、商業化輔導,對開辦線上或線下“社區家政小店”的“店主”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雙創”優惠政策扶持,進一步拓展家政服務人員來源,吸納更多高素質勞動力進入家政服務業。

二、激發市場活力,形成多元合力局面

多年來,家政行業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幫助和扶持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標準,但由于缺失政策有效實施主體,很多居民感到家政服務水平與自身需求和要求有差距,不少家政企業也感到政策夠不著,標準管不著,優惠落實不了。《指導意見》的實施將提升供需各方自主意識,壓實主客體責任,在社區服務平臺這個載體上實現居民需求實時顯示、家政服務菜單式供應、家政企業規范化經營、家服人員誠信服務、行業協會有效加強行業自律的多元共生、多方共贏局面。

一是釋放家政服務需求,拓展家政服務場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廣大居民利用街道、社區的服務平臺發布或選擇具體家政服務,既減少了消費顧慮,提升了服務選擇自主性,又消除了供需雙方的交流交互隔閡,在家政服務消費過程中將更加積極主動。家政小生態圈的建立和穩固也便于廣大居民拓展家政服務認知,熟悉家政服務場景,有效激發家政消費活力。

二是暢通服務渠道,增加服務機會。《指導意見》鼓勵街道、社區開展家政服務需求調查研判,形成居民家政服務需求清單,引導家政企業按需制定服務供給菜單。這將打通家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使供需對接更暢快,上門服務更暢通,正負反饋更及時,從而促進家政服務良性發展,穩步實現提質擴容。

三是促進家政企業聚焦服務品質,提升品牌意識。家政進社區將進一步引導家政企業加強品牌建設,促進家政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持續擴大品牌消費,營造品牌發展良好環境。采取“政府+龍頭企業+社區”模式,建立重點聯系企業制度,幫助重點聯系企業明確進社區的發展目標,協調解決困難與問題,久久為功促進家政企業品牌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四是增進行業宣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引導和宣傳,將有助于社會了解家政服務業新風貌,認同家政服務從業者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同時,通過輿論引導,轉變人們對舊家政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擇業觀,營造良好的家政服務發展環境。

三、創新融合發展,擘畫家政服務新貌

家政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自身努力,還需要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打通一條上下相連、左右逢源的產業鏈,為廣大家庭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優質專業的家庭服務,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創新融合發展方面,《指導意見》主要謀劃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新圖景。

一是建立了家政服務供給新模式。《指導意見》的實施將促進家政服務與社區需求的有效融合,居家育幼服務供給、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社區養老助餐服務將逐步落地,“點單式服務”“分時段服務”“互助共享型服務”等靈活服務形式將不斷衍生,整理收納、婚姻家庭咨詢、心理疏導慰藉、家庭醫療保健、家具家電維護、家庭教育助力等等新興家政服務將不斷涌現。家政服務對象可以涵蓋從新生兒、嬰幼兒、少年、白領,到單親家庭、老人和殘障人士等各類居民群體,家政服務層次逐步覆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家政服務市場規范化、職業化、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格局將逐步形成。

二是提供了家政行業發展新保障。《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加強家政進社區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了街道和社區領導家政進社區工作的主體責任,能夠切實幫助家政企業紓困解難,提升扶持和優惠政策可及性和操作性。同時,通過行業協會等第三方專業機構加強對家政企業的監督管理,維護消費者和家服人員權益。《指導意見》拓寬了家政企業的融資渠道。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等多渠道支持家政服務業發展,引導家政進社區項目的金融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政府、單位、團體式購買家政服務。《指導意見》的有效實施將為家政職業規范和服務標準執行提供良好環境和監管平臺,有助于家政從業人員樹立規范化、標準化服務意識,有助于行業協會修訂和完善家政培訓和服務標準,有助于行業自律和監管保障。

三是挖掘了家政服務市場新潛力。《指導意見》將促進家政服務業走向職業化、規范化,有利于家政企業和家服人員誠信服務,使誠信服務和品質服務導向化、價值化,逐步淘汰偽劣家政企業和從業人員,整合和重塑家政服務供給端,激發服務提質活力。社區家政服務平臺的建立和完善將促進家政服務與數字經濟相結合,“社區家政+互聯網”模式將改造和重構家政企業運營形式。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利用信息化優勢,推廣在線下單、無接觸咨詢服務、直播帶人、在線培訓等新模式為居民和家政企業提供服務,可以改善目前家政企業的商業模式,并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應用等新技術與家政服務結合,產生新業態和新應用場景,從而穩固家政企業產業鏈,拓展和衍生家政服務市場新需求。家政服務的數字化也將推動家服人員注冊準入制、服務合同線上電子化、服務和評價標準化、家政服務供給規模化。(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

標簽: 指導意見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