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迎接買方投顧時代的到來_世界熱門

6月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這意味著,自2019年10月開啟的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步入常規發展階段,買方投顧時代也將正式開啟。


(資料圖片)

根據上述征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3年多來的實踐表明,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在我國市場具有較強的適配性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但也存在規則供給不足、部分機構“重投輕顧”等問題。

在此次征求意見稿中,監管部門從優化投端、強化顧端、補齊短板等方面入手,強調基金投資顧問機構應當履行信義義務,建立健全利益沖突防范機制,包括對利益沖突的識別、評估、披露、處理等,不得為自身或者第三人的利益而損害客戶的利益。基金投資顧問機構對基金投資顧問人員的考核、激勵,也不得存在與相關基金銷售交易傭金收入等可能會有利益沖突的安排。

事實上,監管部門嚴令禁止的行為,很多是行業發展中屢見不鮮的現象。從過去幾年來的基金投資體驗看,不少投資者確實享受到了投顧服務,但并沒有獲得預期中的收益,反而遭受了不小的虧損。

不可否認,在享受投顧服務的情況下投資者依然虧損,同過去兩年來市場行情的疲軟有關,可能也與投資顧問的專業能力有關。不過,上述因素均是外在因素,讓投資者大幅虧損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的投顧服務主要是賣方銷售模式而非買方投顧模式,這是行業“重投輕顧”的根源所在。

從當前基金投顧的發展現狀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投顧不分,尤其是基金公司的投顧服務從業人員,作為基金公司的員工,很難給投資者提出獨立但有悖于所在公司利益的建議。例如,對于主要依靠管理費收入的基金公司來說,對追求基金規模擴張有著天然的動力。無論市場如何漲跌,他們永遠希望投資者持有基金,所以很少建議投資者贖回。在基金公司投顧提供的方案中,都可以看到定投策略,但是很少有讓投資者賺錢后贖回的“止盈”策略。

其次是投而不顧。對于很多投資顧問來說,他們更多是服務于銷售基金,投資者喜歡什么樣的基金就推介什么,而不是從投資者收益的角度出發。這就不難理解在牛市中后期,投資顧問依然在推介權益類產品,在市場低迷期又迎合投資者銷售固收類產品。

最后是顧而不久。投資者買入基金,僅僅是投顧服務的起點,在持有過程中,市場漲跌不定,他們需要持續不斷的陪伴解惑,才能穿越凈值的跌宕起伏。

上述問題的核心,均是基金銷售過程中賣方代理模式在作祟。當基金投顧服務首先考慮自身利益而不是投資者利益的時候,除非在持續時間較長的牛市里,否則投資者很難獲得預期中的回報。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次征求意見稿中,為了推動投顧服務向買方投顧轉型,監管部門出臺了多條紅線禁令。但僅有禁令是不夠的,還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給投顧服務部門提供與之匹配的利益安排,這樣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

從海外資管行業的發展經驗看,投顧服務是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投資者付費購買投顧服務也是應有之義。事實上,也只有經歷了市場的風風雨雨之后,投資者才會認識到投顧的專業價值,真正的買方投顧市場才能更好地建立起來。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