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當前報道:結構性存款量價齊跌 后續規模壓降空間有限

●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5.56萬億元,大型銀行個人、單位結構性存款和中小型銀行個人、單位結構性存款四項指標均環比下降。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2020年的高峰期,目前結構性存款整體規模已經大幅收縮,后續規模壓降空間有限。


(相關資料圖)

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小幅下調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為5.56萬億元,環比下降超過2000億元。

其中,截至6月末,中資大型銀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余額為1.91萬億元,中資中小型銀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余額為3.65萬億元。

對于6月結構性存款規模下降的原因,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在強化存款市場監管的大背景下,銀行主動調整負債結構,降低綜合負債成本。同時,財政與貨幣政策持續發力,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較大程度緩解了銀行負債端壓力,導致攬儲意愿有所下降。此外,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收益率吸引力有所弱化。

在規模下降的同時,6月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小幅下調。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年6月銀行結構性存款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6月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49天,與上個月持平;平均預期中間收益率為2.97%,環比下調2基點;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8%,環比下調1基點。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上述報告顯示,6月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91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29%,環比下調3基點;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64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5%,環比下調2基點;城商行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為116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48%,環比上漲4基點。

規模整體穩中有降

從結構性存款規模走勢來看,2020年5月以來,受監管加強影響,結構性存款規模連續壓降。截至2021年年末,結構性存款規模為5.08萬億元,相比2020年4月末12.1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下降近六成。

“今年年初以來,國內結構性存款規模整體穩中有降,但降幅較去年明顯放緩,預計后續下降勢頭繼續趨緩。”周茂華認為,一方面,銀行積極主動加強負債成本管理,有動力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銀行面臨信貸需求回暖及負債壓力相對較大的影響,進一步大幅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的動能不足。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進入2022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規模連降趨勢放緩。雖然銀行仍存在降成本壓力,但部分銀行對結構性存款有一定依賴性,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空間有限。

興業研究公司分析師郭益忻認為,相較于2020年,目前結構性存款整體規模已經大幅收縮,進一步收縮必要性不大,商業銀行仍可將其作為獲客的一項工具。存款成本方面,今年以來降成本的效果有望鞏固,結構性存款等市場化成本在資金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的大環境中易下難上。

在利率方面,劉銀平認為,今年銀行普通存款利率整體走低,4月到5月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相繼下調普通定存、大額存單、特色存款利率。不過,6月以來普通存款利率止跌企穩,接下來利率或進入相對平穩期。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仍在下降通道中,與普通定存相比,攬儲成本依然較高,未來或有小幅下降空間。

標簽: 結構性存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