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焦點速看:規模初具 優質中小企業匯聚北交所

截至今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110家,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企業占比超80%,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


【資料圖】

區別于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北交所定位于服務“更早、更小、更新”的企業。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年后,上市公司和后備公司成色幾何?

上市公司成色足

從整體情況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經營穩健、創新屬性突出,與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較為匹配。截至今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110家,中小企業占比77%,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企業占比超80%,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體現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化創新形態。

從經營情況看,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增收又增利,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增長32%和2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15%,盈利質量較高,凈利潤5000萬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超40%。

從創新情況看,目前北交所有2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上市公司2021年度研發支出合計35.52億元,平均研發強度4.6%,遠超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

新三板公司質地良好

新三板是北交所“后備軍”項目的蓄水池。截至8月25日,今年以來新三板新增申請掛牌公司229家,是去年同期的4倍。從經營業績看,229家公司2021年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43億元、3174.14萬元,約為去年同期申請掛牌公司的3倍,明顯優于存量掛牌公司。從研發情況看,229家公司2021年平均研發費用1485.46萬元,是存量掛牌公司均值的1.83倍。其中,有111家為國家級或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占比48.9%,創新屬性較為突出。

截至8月25日,今年以來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142家,是去年同期的2.73倍。從經營業績看,142家掛牌公司2021年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30億元、3132.45萬元,分別為去年同期掛牌公司的1.95倍、2.67倍,明顯優于存量掛牌公司。從研發情況看,142家公司2021年平均研發費用1534.93萬元,是存量掛牌公司的1.64倍。其中,有56家為國家級或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占比40.58%。

細分行業龍頭匯聚

新進入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市場認可度高的細分行業龍頭。

惠豐鉆石的人造金剛石微粉被確定為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020年全球市占率約11.5%,2021年國內市占率高達15.9%,且增速高達22.3%。海泰新能是晶硅光伏組件“小巨人”企業,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

北交所上市公司深耕細分領域,部分企業核心產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發揮了延鏈補鏈強鏈的重要作用。

富士達是5G新基建配套射頻連接器核心供應商及重點防務配套企業,擁有9項IEC國際標準。恒進感應建立了中高檔數控感應淬火機床完整的產業鏈、技術鏈,步入國內高端數控感應淬火設備行業第一梯隊。

標簽: 中小企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