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聚看點】8月金融數據傳暖意 企業貸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

經歷了7月的不及預期之后,8月金融數據傳遞出暖意。

人民銀行昨日發布8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初步統計,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億元;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元,同比多增390億元;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9.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分析人士認為,在多項政策發力之下,8月信用擴張加快,有效信貸需求回升,信貸數據有所修復;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改善,但需求動能依然偏弱;預計未來信貸需求和金融數據有望進一步回暖,政策上仍需多措并舉。

企業貸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

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元,環比、同比均實現多增。

“環比較大幅度多增,符合季節性規律;同比實現多增,則與政策進一步發力有關。”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多項政策對信貸數據產生了一定提振作用。包括“降息”落地、人民銀行召開部分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地、國常會部署實施19項穩經濟接續政策等。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8月信用擴張有所加快,企業和居民部門信貸有效需求回升,有助于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8月新增貸款在結構上有所分化,表現為“企業強、居民弱”。

數據顯示,8月,住戶貸款增加458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92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658億元。

王青表示,8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仍大幅少增,與8月商品房銷量延續同比負增長相印證;8月居民短期貸款恢復同比多增,主要原因或為銀行信貸額度充足,加大對優質個人客戶的信貸投放力度,而近期貸款利率下行也對個人貸款需求有所提振。

數據顯示,8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75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353億元。

“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改善。”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方面,反映助企紓困、穩投資等政策效果逐步釋放;另一方面,反映國內企業對經濟復蘇前景的信心改善。

專項債發行節奏變化影響社融

初步統計,2022年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億元。

溫彬表示,信貸總量明顯回升成為社融重要貢獻項,而專項債發行節奏錯位對社融同比表現形成拖累。在財政前置下,今年新增專項債在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而去年專項債集中在8月至12月發行。

對于8月社融變化,王青認為,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變化所致,并不代表寬信用取向逆轉。后期加發專項債有望啟動,專項債發行對社融的拖累效應會有所減輕。

數據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9.51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4個百分點。

王青表示,8月M2同比增速繼續上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8月大規模留抵退稅繼續推進,退稅資金直達企業賬戶,這會直接增加企業存款、推高M2增速;二是當前基建投資發力,財政支出力度加大。

9月金融數據有望進一步回暖

王青表示,在經濟修復和政策發力作用下,9月金融數據會進一步回暖,其中各項貸款余額增速有望由降轉升,這是寬信用繼續推進的一個標志。下一步,政策面或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推動寬貨幣向寬信用有效傳導,重點是引導LPR報價下調;督促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盡快落實新增8000億元信貸規模和新增3000億元以上金融工具,支持基建投資提速;財政政策在提振信貸需求方面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包括財政貼息等在內的政策工具都有較大空間。

溫彬建議,一方面,貨幣政策要積極支持擴大有效投資,讓金融資源更多向投資端傾斜,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成為三、四季度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加大對社會服務業、平臺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等的信貸支持,加力促就業創業,提振市場信心,以擴消費。

標簽: 結構優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