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速讀:支持種業振興 金融機構大有可為

【】

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種子技術是最核心、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農業技術,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想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穩產增收,良種供應是十分重要的基礎之一。


(相關資料圖)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種業科技和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仍有待加強,目前依然存在著育種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較低,商業化育種體系尚不健全,一些核心種源在品種產量、性能、品質等方面水平不高等問題。

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大量投入,但種業投資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僅憑政府的財政支出和企業投入遠遠不夠,尤其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提供金融活水。

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結合種業產業鏈上育種、制種、銷售各環節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確定貸款期限。對于種業及相關行業的中長期信貸資金需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認真分析行業周期,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同時,還要探索開展專利權、新品種權、生物資產、育種制種設備等抵質押貸款業務。

銀行業金融機構還應不斷擴大制種、育種等行業的服務范圍,持續加大對種業龍頭企業、規模化企業、中小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探索對現代種業育繁推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持,對種業上下游企業提供授信支持,擴展金融服務范圍。

對于缺少抵押物,無法獲得大額信貸資金支持,但有發展前景,關系到國家種業振興的制種、育種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積極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商業擔保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搭建銀擔合作平臺,為這些企業增信,通過擔保等方式為企業發放大額貸款,同時為企業申請各級財政貼息優惠政策。

種業基地是孕育種子的“搖籃”,是保證良種供應的核心。目前,我國約有216個國家級制種基地,可以滿足70%以上主要農作物生產的用種需求。“十四五”期間,還將持續提高種業基地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力爭到2025年國家級制種基地供種保障能力達到80%以上。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全力支持種業基地建設、改造、提升,加大對重點項目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種業創新基地建設水平。

此外,保險業金融機構應穩步擴大種業保險覆蓋面,增加種業保險品種,積極創新涉及種業生產、知識產權、產品質量、企業責任等領域的專屬種業保險產品,對種業育繁推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提供全面保障。

本報編輯部

標簽: 大有可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