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工業就業變化影響可持續發展


(資料圖)

本報綜合外媒報道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官網2月1日報道,該校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克里斯托弗.S.加利克(Christopher S.Galik)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巴宇浩(Yuhao Ba)研究發現,美國制造業崗位流失較多的地區可持續發展行動也較落后。

研究人員談到,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重要途徑,還能幫助當地社區提高長期競爭力。例如,減少居民和當地政府的能源、用水成本,吸引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資助。可以說,可持續發展可使當地社區在經濟和環境層面更具韌性。

加利克和巴宇浩基于美國320個縣的就業數據(1969—2016)和可持續發展數據(2015),考察了長期工業轉型對當地社區可持續發展承諾和決策的影響。他們使用了統計學中的路徑分析方法,識別復雜的結構性關系,用以揭示一系列變量和結果之間的直接和間接關系。

結果顯示,工業就業是一個關鍵變量。在短期內流失大量制造業崗位的地區,其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培育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弱,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度也較慢。工業就業變化幅度較小的地區,從長期來看雖然也存在就業崗位流失的情況,但其在可持續發展規劃、能力、表現方面均水平更高。

在研究人員看來,工業歷史不同的地區,可持續發展努力和成效也存在差異,可能源于工業與社群身份認同之間的深刻關聯。“鑒于美國政府對可持續基礎設施、清潔能源技術、氣候適應項目的關注程度和資助力度,這些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需要將當地社區的歷史、工業背景等因素納入考量。”加利克表示。

標簽: 可持續發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