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速遞!劉昆: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逐步剝離政府融資功能

2月16日,財政部官網發布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在《求是》上的署名撰文《更加有力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劉昆在文中表示,堅持“開正門、堵旁門”,遏增量、化存量。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逐步剝離政府融資功能,推動分類轉型發展,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


【資料圖】

劉昆提出,財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求,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劉昆強調,牢牢把握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內涵和重點。當前,國內外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保持財政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非常必要、十分重要,從宏觀層面上能夠促進擴大總需求,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對沖外部不確定性,從微觀層面上能夠為企業紓困,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增強發展后勁。

劉昆表示,綜合分析研判,今年財政收入將恢復性增長,增幅不會太高,財政收支形勢依然嚴峻。從財政收入看,2023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實施留抵退稅后基數偏低,為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奠定了基礎。但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財政收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財政支出看,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支出剛性增長,養老、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繼續加強保障,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基層“三保”能力,轉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總的看,財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較突出。

劉昆強調,強化財政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和資金保障。加強對市場主體支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加強對市場主體支持方面,強化2022年與2023年減稅降費政策銜接,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該加強的加強,防止出現政策斷檔、政策急轉彎。

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一方面,強化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引導帶動。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中央基建投資積極作用。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前期準備,提高項目儲備質量,適當提高資金使用集中度,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注重政府投資績效,防止盲目擴大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

另一方面,促進恢復和擴大消費。大力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關鍵是解決好不敢消費、不便消費、不愿消費等突出問題。推動穩就業、依靠就業創造收入,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升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

劉昆強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健全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制度機制,節省資金支持基層“三保”、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劉昆強調,加強財會監督,嚴肅財經紀律。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財會監督主責,強化重大財稅政策落實情況監督,加強對財政運行、“三保”、地方政府債務等方面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嚴肅追責問責,硬化財經紀律的剛性和約束力。

對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劉昆表示,堅持“開正門、堵旁門”,遏增量、化存量。完善常態化協同監管,堅決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緊盯市縣加大工作力度,強化隱性債務問責和信息公開。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逐步剝離政府融資功能,推動分類轉型發展,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堅持系統觀念,高度警惕產業、金融等領域風險向財政轉移集聚,支持做好房地產風險、金融風險等防范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標簽: 政府融資平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