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1月份新增信貸4.9萬億元 實現“開門紅”

2月10日,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1月份金融統計及社會融資數據顯示:1月份企業融資需求大幅提升,帶動信貸數據“開門紅”。

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0.93萬億元,同比增長9.4%。


(相關資料圖)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記者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伴隨疫情影響消退、各地穩增長計劃和舉措出臺,企業與政府部門投資步伐加快,消費預期逐步恢復,在政策驅動和市場內生融資需求共同作用下,開年信用擴張積極,加速寬信用進程。但在年初信貸高增長的背景下,后續的韌性仍需觀察。

1月份信貸數據“開門紅”

1月份新增信貸大幅放量,實現“開門紅”,對公貸款仍為主要支撐。其中,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下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

溫彬表示,在疫情達峰過峰后,經濟基本面快速恢復,市場化融資需求復蘇步伐加快。與此同時,在年初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以及早春效應下,銀行信貸投放節奏明顯前置、靠前發力,疊加貸債蹺蹺板效應和各項穩信貸政策工具的驅動,1月份信貸實現“開門紅”,助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主體活力。

從結構來看,1月份信貸延續“企業強、居民弱”的特征,且中長期貸款貢獻較大。

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而居民部門信貸需求偏弱,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

溫彬表示,伴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加快投放、保交樓和優質房企貸款支持計劃加碼、碳減排和設備更新改造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落地,在政策性銀行和國有銀行“頭雁”作用的拉動下,1月份對公貸款和對公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在信貸維持較高景氣度的情況下,部分銀行通過壓降票據資產來騰挪額度,1月份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同比大幅回落5915億元。

“1月份居民新增貸款疲弱,主要是受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收縮幅度擴大的影響,反映出1月份樓市銷售仍低迷。同時,居民短期貸款同比繼續少增,反映出1月份居民消費支出繼續偏弱盡管如此,1月份居民短期信貸仍保持增長,同比漲幅收縮幅度也有所收窄,反映出國內居民消費信貸需求呈現逐步企穩跡象。”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

M2增速創近年新高

2023年1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65.52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個和8.6個百分點。廣義貨幣(M2)余額2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增速創2016年4月份以來最高水平。

周茂華表示,M2同比增速較上個月走高,主要是因國內結構性工具持續發力,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同時,銀行也積極放貸,力爭早點鎖定收益。此外,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企業貸款強勁,派生存款增加。M1同比增長加快,則反映出企業短期交易活動的活躍度有所增強,企業對經濟復蘇的信心在回暖。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M2同比增速再次走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銀行信貸創出新高,信貸創造能力增強,推動存款規模上升;二是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多增7900億元,預防性儲蓄動機仍在,這與居民短期貸款僅小幅多增的現象相互印證;三是1月份A股市場走勢持續向好,不少資金流入股市,導致1月份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1萬億元,同比多增1.19萬億元。

社融增速有望繼續擴大

社融方面,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0.93萬億元,同比增長9.4%。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從信貸類資金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93萬億元,同比多增7308億元,是社融的主要支撐因素。

從直接融資看,債券融資繼續大幅少增。企業債券凈融資1486億元,同比少4352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140億元,同比少1886億元。

梁斯認為,企業債券凈融資大幅少增,與中長期債券發行利率較高以及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債券融資形成替代有關。

從表外融資看,委托貸款增加584億元,同比多增156億元;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分別少減618億元、少增1770億元。

整體上看,除人民幣貸款、委托貸款外,社融中大部分科目同比出現不同程度的少增,但市場對社融增速保持增長仍有較強信心。

周茂華表示,新增信貸是新增社融壓艙石,由于經濟活動回暖,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繼續偏積極,市場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國內企業信用環境改善,企業債券融資改善,政府債券發行適度增加,社融增速有望繼續擴大。

“1月份金融數據盡管存在季節因素擾動,但數據表現強勁,企業新增信貸復蘇領先于居民,預示國內消費和內需復蘇趨勢確定。但金融數據也反映出,國內居民消費需求仍偏弱,房地產業元氣尚未恢復,加之部分行業企業仍面臨一定的經營困難,內需復蘇仍面臨一定阻力。在這種情況下,促消費和促內需仍是政策發力的核心目標。”周茂華認為,今年的政策對物價的重視程度會有所提升。一方面,國內需要進一步合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和消費成本,尤其是小微企業、重點領域、制造業等領域的融資支持,實施好“穩樓市”相關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國內金融、財政等方面的政策需要加強配合,保持貨幣環境適度寬松,提升政策的精準性與效率。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