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全球快播報】超預期狂飆!1月企業信貸迎來“開門紅”,M2增速創近7年新高,居民信貸緣何低迷

記者劉佳北京報道

1月金融數據亮點紛呈,信貸增長如期迎來“開門紅”。

2月10日,央行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98萬億元,同比少增1959億元。


(資料圖)

1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6%,增速比上月末高0.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月末高3個百分點。

在市場人士看來,伴隨疫情沖擊消退、各地穩增長計劃和舉措出臺,企業與政府部門投資步伐加快,消費預期逐步恢復,在政策驅動和市場內生融資需求共同作用下,開年信用擴張積極,加速寬信用進程。

信貸實現“開門紅”

在經濟回升和政策支持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1月信貸供需兩旺,當月新增貸款總量創下歷史新高,企業貸款結構繼續改善。不過,在樓市持續低迷影響下,1月居民貸款表現仍然較弱。

具體來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環比多增3.5萬億元,同比亦大幅多增9227億元,提振月末貸款余額增速較上月末加快0.2個百分點至11.3%,表現超出預期,創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

“疫情達峰過峰后,經濟基本面快速恢復,市場化融資需求復蘇步伐加快;年初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以及早春效應下,銀行信貸投放節奏明顯前置、靠前發力,疊加貸債蹺蹺板效應和各項穩信貸政策工具驅動,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助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主體活力?!泵裆y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同比減少5858億元,整體仍待修復。與此同時,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溫彬認為,受益于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和消費活動旺盛,以及銀行優惠活動,消費貸和信用卡表現稍好,但不少企業春節前發放年終獎可能使得個人償還信用卡貸款及消費貸增多,導致1月居民短貸數據整體不高。

而主要由房貸構成的居民中長期貸款雖然增加2231億元,但同比仍少增5193億元。按揭貸款在地產銷售未見明顯改善以及“提前還貸潮”加劇下,新增規模依然較弱。

此外,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585億元。

“分部門看,對公貸款仍為主要支撐,零售貸款整體偏弱?!睖乇虮硎荆殡S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加快投放、保交樓和優質房企貸款支持計劃加碼、碳減排和設備更新改造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落地,在政策性銀行和國股銀行“頭雁”作用拉動下,1月對公貸款和對公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也指出,從結構來看,1月信貸仍延續“企業強、居民弱”的特征。

“可以看出,1月企業貸款在總量擴張的同時,期限結構也繼續改善,這一方面源于經濟回暖背景下銀行風險偏好回升,另一方面也因監管要求銀行‘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銀行在政策面引導下也有意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蓖跚鄬Α丁酚浾弑硎尽?/p>

M2增速創近7年新高

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

王青認為,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數抬高、今年1月財政存款同比多增背景下,M2同比加速主要源于當月貸款投放規模大幅多增,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也在加快,這有效提振了存款派生,推動M2增速高位上行,創下近7年以來新高。

“當前M2增速處于高位,背后的原因還包括上年財政大規模退稅等因素帶來的影響。這顯示貨幣、財政政策共同發力作用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貨幣供應量持續高增,一旦寬貨幣向寬信用渠道打通,其對實體經濟的提振效應將充分體現?!蓖跚嘌a充道。

溫彬也表示,M2增速創下2016年中以來最高水平。“支撐1月M2增速創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時信貸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強和財政靠前發力也加大了貨幣投放?!?/p>

“另一原因,春節前企業集中發放薪酬福利,單位存款向住戶存款轉移。同時受個人消費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選擇將收入進行儲蓄而非消費,助推M2。”溫彬分析。

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多增3.0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在去年高基數上繼續同比多增7900億元。

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認為,除去銀行貸款等資產業務派生存款以外,春節錯位因素也是形成今年存款多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叭ツ?月末恰逢春節假期,大量存款轉化為現金;今年1月末時春節假期已結束,現金陸續回流銀行體系并形成存款?!?/p>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M1增速仍然處于明顯低位,背后是1月樓市延續低迷狀態。

數據顯示,狹義貨幣(M1)余額65.52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個和8.6個百分點。

債券融資縮量拖累社融

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初步統計,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拖累月末社融增速進一步下滑至9.4%,債券融資縮量成為主要拖累。

“受去年四季度以來信用債利率明顯上行影響,企業發債意愿低迷,部分企業發債需求轉向貸款。貸款和債券置換效應明顯,帶動1月信用債凈融資繼續同比縮減4352億元,成為社融主要拖累項。”溫彬如是說,2023年專項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下,1月政府債凈融資4140億元,但受去年高基數影響,同比減少1886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對《》記者分析稱,“社融數據同比少增,主要是受債券凈融資下滑拖累,加上外幣新增貸款和表外融資同比繼續收縮,抵消了銀行信貸影響。其中,1月企業債凈融資同比收縮幅度最大,目前債券市場情緒處于恢復階段,加之銀行信貸成本穩步下降,也不排除部分企業轉向表內信貸融資?!?/p>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表示,自2023年1月起,將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三類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納入金融統計范圍,并由此對社融中的“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和“貸款核銷”數據進行調整。

數據顯示,2023年1月末,上述三類機構貸款余額8410億元,當月增加57億元;存款余額222億元,當月增加27億元。

截至2022年,從三類機構數量看,全國共有30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另有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銀行獲批設立了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在王青看來,1月這三類機構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量僅為57億元,對新增社融規模影響不大,貸款核銷因此多增30億元,也屬很低水平,因此整體上看這次調整對新增社融的影響很小。

關注擴消費和穩地產

展望未來,東吳證券分析師胡翔表示,重點是修復居民信貸需求,擴消費和穩地產是勝負手,仍需增量政策精準助力。

中金固收研究院在研報中指出,實體融資需求仍有修復空間,尤其是居民端的修復,可能仍需以就業和收入信心重建為前提,需要時間等待,在此期間貨幣政策仍有必要維持一定的寬松,甚至是進一步放松來激發實體融資意愿、提升貨幣流通速度。

溫彬則認為,下一階段,信用擴張的韌性和地產、消費修復情況仍較為關鍵,擴投資、促消費、穩地產、調結構等政策需延續支持,繼續保持穩健貨幣環境,以鞏固年初經濟企穩向好態勢,提升經濟修復的斜率和可持續性。

“由于1月金融數據容易受季節因素干擾,預計央行仍需要觀察2月數據。但整體上,消費和內需恢復,仍需要政策保駕護航,營造適度寬松貨幣環境,暢通貨幣政策傳導,助力寬信用?!敝苊A稱。

“在宏觀政策延續穩增長取向、市場主體自主融資需求修復支撐下,2月信貸有望繼續保持同比多增勢頭?!蓖跚囝A計,下一步為有效激發實體經濟貸款需求,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政策面或將引導5年期LPR報價下調、加快專項債發行節奏和充分挖掘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潛力等方面發力。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