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世界球精選!近5萬億元信貸投放創單月新高 經濟復蘇力度增強帶動信心恢復

本報訊經濟修復預期升溫疊加政策發力,1月信貸喜迎“開門紅”。2月10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超出市場預期。在業內看來,信貸數據表現強勁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A股后市有望延續一月份上漲態勢。

信貸數據“開門紅”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


(相關資料圖)

2月10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98萬億元,同比少增1959億元。1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6%,增速比上月末高0.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月末高3個百分點。

1月信貸開門紅雖然如期而至,但新增貸款規模近5萬億元依然超出不少機構的預測分析,表現亮眼。機構分析認為,這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支持一季度經濟較快回升。預計后續寬信用效應將在一季度持續體現,也將對后續經濟加快復蘇提供關鍵動力。不過,房地產低迷仍舊制約寬信用效應充分體現,接下來房地產支持政策需要進一步加碼。

從信貸結構看,企業部門的信貸需求強于居民部門。數據顯示,1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585億元。

企業中長期貸款繼續為1月信貸數據“挑大梁”。天風證券(601162)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表示,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繼續改善,或受政策支持和基建發力等因素影響。基建方面,今年專項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超過去年同期。基建的配套融資需求繼續對年初企業中長期貸款形成支撐。制造業方面,政策繼續發力疊加今年企業預期快速修復,企業內生融資需求開始回升。

社融數據上,1月新增社融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93萬億元,同比多增7308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131億元,同比多減1162億元;委托貸款增加584億元,同比多增156億元;信托貸款減少62億元,同比減少618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2963億元,同比少增177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486億元,同比減少4352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140億元,同比減少188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64億元,同比減少475億元。

整體來看,表內信貸投放是主要支撐項,企業債凈融資大幅縮量成為主要拖累,政府債券、外幣貸款、未貼現票據等也同比負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溫彬認為,受2022年四季度以來信用債利率明顯上行影響,企業發債意愿低迷,部分企業發債需求轉向貸款,貸款和債券置換效應明顯,帶動1月信用債凈融資繼續同比縮減4352億元,成為社融主要拖累項。另外,2023年專項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下,1月政府債凈融資4140億元,但受去年高基數影響,同比減少1886億元。

1月CPI同比上漲2.1%PPI繼續下降

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受春節效應和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等因素影響,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和國內煤炭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8%;從同比看,CPI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

“1月份,受春節效應和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有所上漲。”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說。

董莉娟表示,從環比上看,食品中受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鮮菜、鮮菌、鮮果、薯類和水產品價格漲幅比上月均有擴大。生豬供給持續增加,豬肉價格下降10.8%,降幅比上月擴大2.1個百分點。非食品中,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出行和文娛消費需求大幅增加,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電影及演出票、旅游價格均上漲。

PPI方面,1月份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和國內煤炭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整體繼續下降。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

董莉娟分析,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下行,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下降5.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下降3.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下降1.3%。同時,煤炭保供持續發力,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由上月上漲0.8%轉為下降0.5%。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國內基建、地產需求釋放對國內定價商品價格形成了一定支撐。不過由于全球需求放緩,對PPI支撐減弱,疊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數,未來幾個月尤其是二季度PPI可能依舊會處于低位運行。

經濟復蘇力度持續增強帶動投資信心恢復

2月10日,三大指數午后弱勢震蕩,跌幅收窄。截至收盤,滬指跌0.3%,深證成指跌0.59%,創業板指跌0.96%。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近期A股和港股都出現了震蕩走勢,沒有延續1月份以來的持續上攻,主要還是由于獲利回吐的壓力。從去年10月份市場觸及底部區域以來,A股和港股都出現一波強勁的回升,特別是港股反彈力度比較大,恒生指數反彈50%左右,很多個股甚至出現了翻倍,累積了比較大的獲利盤。A股受益于消費復蘇,消費白馬股也出現了一定的獲利回吐。所以市場的大趨勢并沒有改變還是以結構性牛市的行情為主,但持續上攻的可能性不大,投資人信心的逐步恢復需要時間。

楊德龍分析稱,1月份近5萬億天量新增信貸規模說明政策面非常積極,經濟復蘇確定性更強,后市有望延續一月份上漲態勢,白龍馬股繼續上攻。

山西證券認為,雖然A股受短期擾動影響,行業間熱點切換頻繁,處在震蕩過程中,但當前整體估值仍偏低,未完全反映市場較強預期。國內經濟逐步企穩回暖,復蘇力度持續增強均有望帶動市場預期的進一步增強。市場正在逐步走出修復行情,各板塊機會相對均衡,更看好具有中長期強成長邏輯、下游需求剛性、短期季節性強提振的標的,配置中建議緊扣經濟結構轉型主線,繼續延續高景氣邏輯的賽道(新能源、軍工和信創等)+基本面修復彈性較大的行業(通信、養殖、高端制造和醫藥醫療等)有望持續收獲較優表現。

標簽: 經濟復蘇 信貸投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