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嚴重暴力犯罪發案減少 依法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最高人民檢察院2月15日舉行“做優新時代刑事檢察”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持續做優刑事檢察工作,服務保障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的工作情況。
據介紹,2018年至2022年底,我國共追訴刑事犯罪583萬余件,比前五年上升9.5%。其中依法追訴危害國家安全犯罪1400余件,危害公共安全犯罪43.5萬余件(不包括危險駕駛罪),嚴重暴力犯罪23萬余件,其他刑事犯罪515.8萬余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孫謙介紹,五年來,我國刑事犯罪結構變化明顯,嚴重暴力犯罪發案減少。四十多年來一直占發案和被追訴第一位的盜竊罪,2019年開始退到第二位,被危險駕駛罪(醉駕)取代。
(資料圖)
嚴重犯罪持續下降,普通刑事犯罪案件仍然高發,要求檢察機關依法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源頭上實現定分止爭、化解矛盾。
“需要強調的是,少捕慎訴慎押決不等同于只講從寬而不講從嚴,更不是放縱犯罪。”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說。對于金融犯罪、腐敗犯罪等,近年來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五年來,刑事犯罪結構變化明顯,嚴重暴力犯罪發案減少。嚴重暴力犯罪主要包括殺人、重傷害、強奸、搶劫、爆炸等。
孫謙在發布會上介紹,總體看,嚴重暴力犯罪在數量上和占犯罪總數比例上都呈減少和下降趨勢,相比前五年起訴人數下降27.8%。
2022年起訴殺人、搶劫、綁架等暴力犯罪人數為近二十年來最低,嚴重暴力犯罪起訴人數占比由1999年25%下降至2022年3.9%。
孫謙還介紹,過去五年,起訴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人數始終處于低位運行,僅占犯罪總數的0.03%。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也整體下降,占犯罪總數的6.3%。
與此同時,在被追訴的刑事案件中,超過85%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不起訴的輕罪案件。人民群眾安全感指數持續上升,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犯罪率最低、安全感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發案和追訴數量上,四十多年來一直占發案和被追訴第一位的盜竊罪,2019年開始退到第二位,被危險駕駛罪(醉駕)取代。2022年危險駕駛罪占被起訴總數的18.2%,盜竊罪占13%。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上升明顯,2022年起訴此類犯罪12.9萬余人,起訴數量已經占到第三位。
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為例,很多涉案人員是社會閱歷少、參與犯罪時間短、實際作用小的初犯、偶犯,尤其是剛參加工作或者實習的大學生、務工人員,為謀生而誤入犯罪組織。
“檢察機關根據嚴重犯罪持續下降的情況,提出更好貫徹寬嚴相濟,對輕微犯罪體現少捕慎訴慎押,努力做到對嚴重犯罪打擊有力,對較輕犯罪處理恰當,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保護有效。”孫謙在發布會上說。
被告人認罪服法成為常態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018年被立法確立后,刑事訴訟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
孫謙介紹,檢察機關與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密切配合,努力推進這一制度的適用。被告人認罪服法成為常態,2020年以來一審服判率達到95%以上,從源頭上實現定分止爭、化解矛盾。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介紹,我國已經形成以認罪認罰為基本訴訟模式的刑事訴訟新常態。案件適用率穩定保持在85%以上,其他不認罪認罰案件只占一成左右。
“實際上近兩年的適用率均在90%左右,但是我們對外、對下通報均以‘85%以上’為基本通報值,不搞排名,為什么呢?根本考慮還是在于確保辦案質量,通過科學管理防止違背司法規律盲目追求更高適用率。”苗生明在發布會上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訴訟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李奮飛指出,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發揮了“基石”作用。大約在2000年前后,我國一些地方檢察機關就開始了量刑建議的改革探索。
苗生明介紹,實踐中,量刑建議采納率逐年提升,2022年98%左右,被告人上訴率(3%)、刑事案件申訴率(同比下降約34%)逐年大幅下降,當事人刑事和解率逐年上升。
當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在檢法互動方面。
李奮飛對記者表示,作為審前程序特別是認罪認罰案件的主導者,檢察機關必須通過審查起訴權能的行使,扮演好司法資源的調控者角色,在與辯護方的積極有效協商、溝通下,讓大量無爭議或爭議不大的刑事案件納入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中來。
“尤其要敢用、善用不起訴權,讓更多的認罪認罰案件在審前得以終結,從而避免更多人被貼上罪犯的標簽。”他說。
李奮飛認為,即使是提起公訴的認罪認罰案件,也要在量刑建議的提出上狠下功夫,爭取與審判機關協同建構起新型、良性的互動關系,既要避免量刑建議對量刑裁決形成過度壓制乃至越俎代庖,又要防止量刑裁決權不受約束,對量刑建議進行“斤斤計較”的嚴格審查乃至“有錯必究”。
李奮飛認為,要實現這種良性互動關系,既對量刑建議的精準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有必要對法院“依法判決”的程序規制進行完善,還要求檢法能夠依法理性地看待被告人一審判決后的上訴行為。
任何時候不能顧此失彼
值得注意的是,少捕慎訴慎押并不意味著對犯罪一味從寬。
陳國慶在發布會上說,一方面對嚴重犯罪應當依法嚴懲,另一方面對輕微犯罪,一般應當體現少捕慎訴慎押的輕緩政策取向。
“需要強調的是,少捕慎訴慎押決不等同于只講從寬而不講從嚴,更不是放縱犯罪。要以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為指導,全面準確把握‘寬’與‘嚴’的辯證關系,充分考慮具體個案的特殊情況和社會公眾的心理感受,區分情形、區別對待,對嚴重犯罪依法從嚴從重,對輕微犯罪特別是認罪認罰的依法從寬從輕,任何時候不能顧此失彼。”陳國慶說。
比如,對于金融證券犯罪重拳嚴懲。據介紹,5年來共依法起訴各類金融犯罪18萬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廳長張曉津介紹,5年來,嚴懲“偽金融”“假私募”等非法集資犯罪,辦理泛亞案,助推風險出清、精準拆彈。專項整治養老詐騙,嚴懲近萬名假借“養老投資”行騙的犯罪分子。推進“斷卡”“斷流”“拔釘”行動,嚴打電信網絡詐騙和關聯黑產。全力反洗錢,起訴數上升33倍,遏制上游犯罪、防止因罪獲利。嚴懲非法控制金融機構、掏空資產犯罪活動,起訴涉銀行信貸犯罪1.6萬人。
檢察機關也是懲治腐敗犯罪的重要力量。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廳廳長史衛忠介紹,從檢察機關辦理的貪污賄賂案件情況看,當前腐敗犯罪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行業性、系統性、地域性腐敗現象突出,既有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國企、政法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或資源富集領域,也有以前并未引起太多關注的行業,如糧食購銷。”史衛忠在發布會上說。隨著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僅2022年上半年起訴的相關人員就達到了前兩年總和的近三倍。
腐敗犯罪手段隱蔽性、復雜性增加,以“影子公司”、“虛假交易”、“期權腐敗”、政商“旋轉門”等方式掩飾權錢交易本質案件增多。有的“腐敗潛伏期”較長,不少案件犯罪時間跨度達十余年甚至更長時間。
涉案金額不斷攀升,一些案件涉案數額動輒過億,如華融公司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金額達17億余元。
領導干部親屬“寄生性”腐敗犯罪層出不窮,家族式腐敗問題日漸突出,其中有不少屬于領導干部與其親屬共同犯罪,還有的領導干部親屬利用領導干部影響力大肆斂財。
史衛忠介紹,隨著“受賄行賄一起查”深入推進,辦理的行賄犯罪案件也有一些新特點。
部分行賄人不擇手段“圍獵”黨員干部,巨額行賄、性質惡劣、危害嚴重,如行賄犯罪涉案數額在百萬元以上的人數占比從2018年初的約14%上升至2022年的47%,巨額行賄帶來更大的國家利益受損,如河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通過向江西某集團公司原總經理行賄500萬元,使其公司股權被國有企業高價收購,造成國有資產損失高達上億余元。
行賄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長期、向多人、多次行賄犯罪較為常見,如安徽馬某行賄案,其為在承攬工程中謀取競爭優勢,伙同他人向鎮委書記、鎮長、財政所所長等人多次行賄、數額巨大,鎮委鎮政府塌方式腐敗。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單位行賄犯罪問題逐漸凸顯,2013至2017年單位行賄案件占比約25%,2018至2022年單位行賄約占35%。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彭新林對記者表示,《刑法》中規定有行賄罪,且對行賄罪規定了從寬處罰條件,但實踐中還是存在一些濫用從寬處罰規定的情況,也有一定程度“重查受賄、輕辦行賄”的現象。
而目前,重拳出擊行賄,高度重視對賄賂犯罪的源頭治理和標本兼治,有利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標簽: 暴力犯罪
您可能也感興趣:
今日熱點
為您推薦
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寧夏林草局全面實現全程網辦
上海市林業總站開展濕地健康水生態調研并召開討論會
相約在廣東飛羽悅瞬間 2022廣東候鳥護飛行動正式啟動
排行
精彩推送
- 最高檢:嚴重暴力犯罪發案減少 依法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 中辦、國辦:嚴厲打擊財務會計違法違規行為 從嚴從重查處會...
- 最高檢:嚴重暴力犯罪發案減少 依法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 前瞻IPO頭條:1過1!旺成科技上會成功!通策醫療終止收購和仁科技
- 時尚之旅,打卡北京時尚圈——中國國際珠寶展
- 今日熱議: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 同比...
- 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 同比增速為23.6%
- 快資訊丨【新聞動態】審批服務“送上門”重點項目“加速跑”
- 世界觀焦點:【新聞動態】審批服務“送上門”重點項目“加速跑”
- 2023愛分析 · 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平臺廠商全景報告 | 愛分析報告
- Evusheld恩適得香港開打 全球唯一預防新冠病毒藥物上市
-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任務清單”如何抓落實
- 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767萬元
- 全價值鏈賦能,數字化助力營銷價值全力釋放 | 愛分析報告
- 2022愛分析 · DataOps廠商全景報告 | 愛分析報告
- 環球訊息: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767萬元
- 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767萬元
- 全球今亮點!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767萬元
- 【快播報】國家發改委:制定出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
- 當前熱訊:國家發改委:制定出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
- 當前焦點!多地民政部門公布婚姻登記大數據,初婚平均年齡超27歲
- 全球焦點!多地民政部門公布婚姻登記大數據,初婚平均年齡超27歲
- 6G時代加速到來!利用柔順機構的可重構天線問世!
- 速訊:人民銀行超量續作4990億元MLF 利率保持不變
- 人民銀行超量續作4990億元MLF 利率保持不變
- 全球熱門:國家發改委:推進廢舊設備回收利用 引導加大金融支...
- 今日熱門!國家發改委:推進廢舊設備回收利用 引導加大金融支...
- 拓寬融資渠道 力挺民企上市
- 焦點關注:四部門印發指導意見,提出用十至十五年 全國適宜...
- 2021年以來全國新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1037萬人
- 多管齊下引導居民從超額儲蓄向消費轉化
- 拓寬融資渠道 力挺民企上市
- 世界微頭條丨加快消費場景創新
- 今熱點:加快消費場景創新
- 天天視點!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增至1.7億戶
- 天天熱推薦:四部門印發指導意見,提出用十至十五年 全國適...
- 全國市場主體達1.7億戶
- 全球快資訊丨各地政府助企服務落在實處 精準護航中小企業可...
- 【環球報資訊】國資委:相關央企要制定提質增效硬招實招
- 焦點熱門:國資委:相關央企要制定提質增效硬招實招
- 愿得一心人,情人節來寧波阪急“Tu”露真心
- 天天熱資訊!《靈活就業群體調查暨2022年四季度靈活就業景氣...
- 前瞻IPO頭條:3過3!安徽芯科上會成功!IBM宣布完成對StepZen...
- 天天觀速訊丨預告:最高檢就“做優新時代刑事檢察”舉行新聞...
- 《靈活就業群體調查暨2022年四季度靈活就業景氣指數報告》發布
- 當前聚焦:國家鄉村振興局:聚焦產業就業,增強脫貧地區和脫...
- 預告:最高檢就“做優新時代刑事檢察”舉行新聞發布會
- 每日精選:國資委赴部分中央企業開展穩增長工作調研
- 熱議:國家鄉村振興局:聚焦產業就業,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
- 觀熱點:樹木真的可以在地下交流嗎?可能并非如此
- 1月份新增信貸4.9萬億元 實現“開門紅”
- 環球信息:1月份新增信貸4.9萬億元 實現“開門紅”
- 焦點快播:違規轉貸嚴重者將承擔刑事責任!官方緊急提醒!提...
- 【時快訊】2023年要以穩物價為重點
- 2023年要以穩物價為重點
- 環球關注:農業農村部: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
- 世界視點!重磅!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
- 【快播報】發改委: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廢舊設備資源循環利用...
- 播報:發改委強化重大項目廢舊設備回收利用管理:可納入中央...
- 【環球新要聞】發改委: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廢舊設備資源循環...
- 發改委強化重大項目廢舊設備回收利用管理:可納入中央預算,...
- 【獨家焦點】逐浪萬億藍海,搶抓時代機遇,中國餐飲的超級市...
- 【天天新要聞】1月信貸“狂飆”
- 天天百事通!提升企業市場融資意愿
- 前沿資訊!1月信貸“狂飆”
- 焦點要聞:提升企業市場融資意愿
- 百事通!擴大新基建投資 賦能打造發展新優勢
- 【新視野】聚焦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 國家開發銀行1月發放中長...
- 天天實時:國家開發銀行1月發放中長期貸款超過2100億元
- 國家開發銀行1月發放中長期貸款超2100億元
- 天天滾動:國家開發銀行1月發放中長期貸款超過2100億元
- 環球新動態:國家開發銀行1月發放中長期貸款超2100億元
- 全球訊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九方面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環球精選!小規模納稅人1月發生適用3%征收率的銷售額15萬元,...
- 全球今日報丨1月份信貸“狂飆”成經濟復蘇前奏
- 【世界報資訊】1月份信貸“狂飆”成經濟復蘇前奏
- 加快政策落實 增強群眾獲得感 優化營商環境下好“先手棋”
- 世界信息:去年前11個月檢察機關起訴行賄犯罪1208件1704人
- 兩融業務啟動 北證50大漲 2次新股漲逾10%!業內人士:意義重大
- 焦點快報!強化執法震懾 “零容忍”靶向發力
- 全球要聞:全面注冊制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更精準
- 天天實時:資產處置成扭虧重要法寶 230家公司預計去年業績扭虧
- 世界快報:強化執法震懾 “零容忍”靶向發力
- 消息!補充銀行中長端流動性 2月MLF有望超額續做
- 15家公司2022年業績預喜 瞄準預制菜業務 多家公司加碼布局
- 兩融開閘首日 北交所市場成交額增逾六成
- 世界觀察:補充銀行中長端流動性 2月MLF有望超額續做
- 世界觀天下!資產處置成扭虧重要法寶 230家公司預計去年業績扭虧
- 當前熱點-全面注冊制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更精準
- 每日速訊:貸款“造地”一舉多得 長效“管護”尚待加強
- 世界快資訊丨最高檢:2022年前11月檢察機關起訴涉嫌職務犯罪...
- 天天觀焦點: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關注的六個領域 今年有哪些變...
- 多地支持與規范措施并舉 激發平臺發展潛力助經濟提質換擋
- 天天快訊:最高檢:2022年前11月檢察機關起訴涉嫌職務犯罪司法...
- 多地支持與規范措施并舉 激發平臺發展潛力助經濟提質換擋
- 全球通訊!穩住項目建設“主戰場”,夯實經濟運行“壓艙石”
- 【天天新要聞】21.5萬億元!“狂飆”的重大項目投資如何“四...
- 全球熱頭條丨21.5萬億元!“狂飆”的重大項目投資如何“四兩...
- 商務部明確2023年外資工作新形勢新要求 部署全年外資重點工作
- 快報:商務部明確2023年外資工作新形勢新要求 部署全年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