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天天快消息!創新消費場景,全力恢復和擴大消費

□ 本報記者宋曉華田墨池

春節后的南京,突然“哪哪都是人”:萬象天地出現了職業街拍、科巷菜場驚現旅游團……以至于有網友發出了“南京,這是變身網紅城市?”的疑問。

南京,正以消費場景創新為突破口,全力恢復和擴大消費。去年以來,全市陸續打造1000多個特色消費場景,涵蓋特色小店、休閑外擺、流量首店、風格街巷等多個領域。其中,實施的“小店計劃”,讓越來越多的特色小店被消費者所認識。


【資料圖】

在大油坊巷,開著幾家文藝小店,有雜貨鋪、花植店、照相館……90后的佳佳開了一家被人稱為“童話小屋”的雜貨鋪,主要售賣手作陶瓷、小眾香味的香薰。“和我的金毛一起,當一個心情雜貨鋪的老板娘。”她說,小店是2021年7月開的,只有9平方米,以前是一個公共的開水間。

“我們這條巷子離夫子廟、老門東挺近,但前兩年因為疫情外地游客少,真的還沒賺到錢。但是,我會堅持把店開下去,消費還需要時間去恢復,春天已經不遠了,最近生意明顯好多了,每天都有人來拍照打卡。”

進入阿徐的手作首飾店,她正忙著在工作臺上打磨銀飾。三年前,她在這條街開了這家工作室。她指著手上正在打磨的兔子掛墜說,“我們是一個設計師品牌,所有的首飾都是自己設計生產的。像這種4個小輪子可以動的小兔子,一天只能做兩個。因為訂的客人太多了,后來改做輪子固定的那個款,這種輪子動的款可以定制。我們每年會出好幾個系列,例如這個人面紋瓦當系列,還獲得過第七屆紫金設計獎。”

“之前三年店里確實沒啥生意,我們主要靠線上售賣,還有就是和日本的一個書店合作,進駐他們在中國的分店。這個工作室一年的房租4萬元左右,還好不算貴,再加上一些扶持政策,所以撐了三年。”阿徐說,“三年前我剛來這條巷子開店時,還是第一家。后來,慢慢地有了雜貨鋪、照相館、花植店,隔壁還有兩家店正在裝修,都是偏文藝范的小店。我希望未來這條巷子能成為南京的特色街巷,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來打卡。”

國際范和煙火氣交融,是南京打造國際消費城市的目標。3月4日下午4點38分,科巷的德州扒雞店,店門口已開始排隊。靠近柜臺的顧客拿著打開支付碼的手機,隨時準備付款拿餅。排在后面的顧客,時不時探出頭,再用手指數數前面排隊的人數,生怕自己的藕餅被人搶走。

“春節后,這條巷子突然人擠人,如今想買到他們家的藕餅,排隊都要拐幾道彎!”在附近上班的李梓欣說,每斤9元的藕餅都是現做現賣,口感酥脆軟糯。“藕餅不僅是工作室小伙伴們的下午茶,也是家人愛吃的小零食。”她告訴記者,來科巷買小吃,大都需要排隊,得有技巧才行。“和同事兩人去不同的店鋪排隊,誰先買到立即選擇下一家排隊較少的店鋪繼續排隊,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沿著科巷往西走,還有一家賣雞蛋漢堡的小店,店里兩個爐子同時在做漢堡。只見師傅將雞蛋打入模具的圓坑里,將肉餡覆蓋在雞蛋上,迅速用鏟子翻面,然后蓋上一層面餅,再來回翻面,一份雞蛋漢堡就新鮮出爐了。“最近生意特別好,尤其是晚上,排隊才能吃上。”老板介紹,排隊的不僅有附近的上班族、居民,還有很多外地游客,甚至還有人拖著行李箱排隊。“為了讓顧客吃到美味的雞蛋漢堡,我們每天提前營業準備當天的食材,9元一個,賺的都是辛苦錢,但是值得。最困難的時候都挺過去了,相信未來會更好。”

將菜場變成打卡地,外地人的這番操作驚呆了本地人,他們發出了凡爾賽式的吐槽。“這群人感覺是來南京菜市場深度游的,不僅是科巷,三七八巷菜場、茶南菜場啥的人也好多。”“我這個住在科巷的人每天在人潮中擠出一條回家的路。”“中午下樓吃飯,看到一群阿姨拖著行李箱進了菜市場。”“前兩天走錯路,把車開進了科巷旁的仁孝里,就是許阿姨糕團店那條巷子,差點哭著開出來。”……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