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以營商環境“加減法”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擇遠

最近一段時間,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多個部門就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頻頻發聲;陜西等多地推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或舉措。

這并不意外。因為民營經濟是保障民生、促進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活力所在、支撐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做好“加法”與“減法”,精準施力,激發民營企業“拔節向上”的活力。一個重要舉措,是要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讓民營企業家安心經營、專心干事。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民營企業能否一心一意謀發展的重要前提。優化營商環境,最重要的是做好“加減法”,以增強各方的獲得感、滿意度。

“加”體現在要增加一線走訪,多聽聽民營企業的想法,在實踐中不斷迭代方法;要增加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如對于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用更精準、高效、高質的金融服務,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多途徑解決企業在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對于民營企業研發能力不足、資源人才匱乏等問題,要搭建共性技術平臺,加大力度引導和推動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共享能力。

“減”體現在要優化全流程政務服務,要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成本、減跑動、減排隊……同時,要繼續實施好減稅降費政策,保證稅費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市場主體,為企業增活力、添動力。

“筑巢引鳳棲,花香蝶自來”。各地都將優化營商環境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營商環境“優”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活力滿滿的營商環境,必然會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當然,于民營企業而言,“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良好的營商環境里,要在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拓展科技合作、加強技術儲備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發揮自主創新的作用。因為創新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只有保持內在創新動力(300152),才能永葆活力。

春風送暖,激發民營企業闖勁;春江水暖,促進民營企業活力。“加減”并行的一系列舉措,精準抓住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牛鼻子”,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