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申長雨:正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相關資料圖)

3月30日消息,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知識產權在數字經濟和全虛擬世界中的前景”分論壇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目前正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申長雨表示,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當前經濟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萬億元增長到超過4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9.8%,穩居世界第二。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有望突破80萬億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100萬億元,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基礎制度的支撐,只有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才能打通數據生態的全周期、全鏈條。”申長雨表示,只有把這個基礎制度夯實,才能真正讓數據合理流動起來,充分利用起來,高效的保護起來,從而有力促進數字經濟做大做強,這其中數據的產權制度更是至關重要。

申長雨稱,目前正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為構建中國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申長雨提出了四個充分。第一是充分考慮數據的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第二是充分把握數據的特有屬性和產權制度客觀的規律,第三是充分尊重數據加工者的創造性勞動和資金的投入,第四是充分發揮數據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申長雨表示,為推動數據知識產權制度的構建,同時積極開展相關實踐,先后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八個地方組織開展了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試點。今年年初,深圳已經上線了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業務,截至2月底已經發放36份數據登記證書,取得良好成效。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