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4月居民存款減少1.2萬億,錢去哪兒了

記者李愿北京報道

在4月主要金融數據低于預期的同時,存款尤其是住戶存款大幅減少也引發市場關注。

央行5月11日發布的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0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912億元。


【資料圖】

綜合記者采訪情況看,4月存款減少既有季節性因素,也與股市、理財市場轉好有關,同時居民提前償還房貸仍有一定的影響。

理財市場好轉等因素有關

記者梳理過去幾年月度存款數據發現,今年4月存款減少量并非最低,例如2021年4月存款減少7252億元,2021年7月存款減少11300億元;從居民存款數據看,今年4月存款減少量也并非最低,例如2021年4月居民存款減少15700億元,2021年7月居民存款減少13600億元,2021年10月居民存款減少12100億元。

不過,從同比數據看,今年4月居民存款減少1.2萬億,同比多減近5000億元。

由于商業銀行在季度末均有沖存款的需要,由此存款在季度末結束后的第一月從銀行流出(或轉為理財等)也較為正常,尤其是在每年“開門紅”期間。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鐘林楠認為,4月存款數據偏弱可能與信貸派生力量偏弱、繳稅使實體部門存款流向政府部門、微觀主體提前還貸等因素有關。

今年4月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去年4月財政性存款則增加410億元。不過,去年4月有央行結存利潤上繳因素的干擾。去年4月央行披露,2022年以來已上繳8000億元,4月份財政性存款增加410億元,同比少增5367億元,體現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調聯動,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共同發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4月居民和企業部門存款分別減少1.2萬億元和1408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多減4968億元和198億元,首先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其次或反映了債牛背景下部分存款流入理財,最后或有部分居民選擇提前還貸。”財通證券(601108)首席宏觀分析師陳興認為。

國盛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馬婷婷也認為,4月個人存款明顯減少,考慮到4月銀行理財增長整體回暖,尤其是現金管理類增長較好,預計是居民存款的主要回流方向,此外儲蓄型保險、股市或也有一定貢獻。

據機構測算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銀行理財存續規模較3月環比回升1.2萬億至26.2萬億元,結束了連續五月的持續下行趨勢,其中理財公司存續規模較3月環比提高1.3萬億元至22萬億元,已經基本恢復至1月末水平。

“4月份個人存款數據反映了個人資金開始凈流入理財,帶來了理財規模的顯著增長,理財規模已經重回增長通道。”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提前償還房貸量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存款減少的同時,居民貸款也在減少。央行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

鐘林楠認為,居民新增貸款數據走弱背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資產負債兩端利率不平衡(資產投資回報率低、債務成本高)的環境下,可能仍有部分居民選擇提前還貸;二是銀行在一季度集中沖量后,完成普惠金融貸款考核指標的壓力緩釋,居民經營貸款的投放力度減弱。

機構數據顯示,從房地產數據來看,4月全國50個一、二、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增速分別為-14%、-24%和-35%,4月地產銷售情況較一季度明顯走弱。

“居民消費需求的改善繼續帶動零售短貸保持逐步修復的趨勢,而地產銷售端表現仍未出現明顯的向好趨勢,按揭貸款投放受阻。”中信建投(601066)證券金融研究組組長馬鯤鵬表示,預計后續零售短貸投放有望持續向好,而按揭等中長貸的修復預計仍需等待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帶來地產銷售端出現明確的拐點。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4月居民存款都會出現季節性回落,一定程度上與資金出表購買理財存在一定相關性。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居民縮表意愿提升,早償按揭力度加大,會導致居民存款和貸款的同時“滅失”。

“今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以來居民新增房貸數據其實還可以,但是提前償還房貸的客戶也很多,‘一增一減’拉低了房貸數據。”此前,一位主管零售業務的股份行副行長也對表示。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