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明確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 有助化解企業融資貴困局_全球速讀

據媒體披露,金融監管部門已發文調整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其中國有銀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個基點,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個基點。同時,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動到期;該自律上限調整將自5月15日起執行。


(資料圖片)

這個消息,可能又會引發坊間對銀行存款降息的一種誤讀,認為銀行又要開始新一輪降息了。實際上,對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的規定主要泛指銀行的對公存款而已,與廣大普通民眾個人的儲蓄存款無關,所以不會導致廣大民眾個人儲蓄存款利率的再次下降;如此一來,可消除民眾對銀行兩類存款利率自律上限調整的恐懼和擔憂心理。

廣大網民可能對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概念以及內涵還搞不太明白,這里簡單地科普一下。所謂協定存款就是對公(企業及事業單位)存款的品種之一,協定存款內的存款享受兩種利率計息,即基本額度(如10萬元或50萬元)內的存款按活期利率計息,超過基本額度的部分按協定存款利率計息。所謂通知存款就是不固定期限,但存款人必須預先通知銀行方能提取的存款。通知期限一般為1日和7日兩種。基準利率1天為0.80%,7天為1.35%。支取時通過手機銀行或網上銀行等渠道提前一天或七天通知銀行,即可按實際存期及支取日相應幣種檔次利率計付利息。這樣解釋之后,相信廣大網民心中就能一目了然,也不會存在更多的疑惑了。

那么,還會有不少網民搞不清楚狀況,為何此時金融監管部門要發文調整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具體來說,這是金融監管部門順勢而為所采取的一種必然措施。眾所周知,自去年9月以來,隨著國有大行降低存款利率,緊跟著大型股份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然后是大量中小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再到眼下所有銀行集體下調存款利率;通過這幾波存款利率的下調,除了極少數中小銀行以外,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已將廣大居民定期儲蓄存款利率普遍降至了3%以下的水平。

銀行機構這種集體普降居民儲蓄存款利率的做法,雖然對銀行降低負債端融資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以及防風險能力,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要看到如果僅僅進行居民儲蓄存款利率下調的操作,勢必會拉大對公存款與居民儲蓄存款之間的利率差距,人為損害企業存款與居民儲蓄存款之間收益的公平性,這對促進居民收入增長、拉動內需將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在居民儲蓄存款利率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對上述兩類存款利率確定一個自律的上限,不僅非常必要,也是商業銀行的迫切愿望。

而金融監管部門發文調整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之舉,其目的和意義到底在哪?到底又會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經過分析,應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表達出幫助商業銀行渡過眼下經營困難局面的意愿。

據統計,由于我國銀行機構上述兩類存款的總量約為20萬元至30萬億元規模,占總存款比例約10%左右。顯然,從數量上看,即使將兩類存款利率的上限都做出10個基點和20個基點的限制,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兩類存款利率大約分別為1.25%和1.35%,對銀行機構整體負債成本下降影響不是很大。那么,金融監管部門對兩類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規定,主要表達出一種金融政策的善意,即呵護銀行資金成本的信號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更重要的是,2019年以來,監管部門在改善銀行負債成本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政策在改善銀行體系負債成本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并未對協定存款、通知存款等類活期創新存款形成有效約束,對公活期存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這一政策的操作將兩類存款利率水平降下來,與當下商業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的行為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商業銀行融資成本的下降。

其次,表達出進一步凈化存款利率秩序的強烈監管決心。

多年來,盡管金融監管部門對上述兩類存款利率進行了約定,也進行了不少監管提示,但目前來看,這兩類存款利率不僅明顯過高,而且不同銀行之間尺度標準不統一,顯得有點混亂,在兩類存款上因為利率差距存在不規范的競爭行為,使得存款利率秩序沒有徹底規范。據披露,2022年,上市銀行活期存款付息率為1.02%,其中大型銀行為0.96%,股份制銀行為1.19%,分別較2017年上升30個基點和42個基點,明顯高于活期存款基準利率,是當前居民活期儲蓄存款利率0.25%的五至六倍。雖然商業銀行上述兩類存款規模占比不大,但據相關統計機構測算,如果將全部企業活期存款利率降至2013年至2018年0.70%左右的平均水平,則上市銀行企業活期存款成本加權平均降幅在30個基點左右,將提振息差5.5個基點左右,影響上市銀行營收增速2.3個百分點。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由于各類銀行資產負債規模不一致、經營情形不一樣,在兩類存款利率執行上有點亂。據披露,目前四大行及招行等協定存款掛牌利率為0.9%,低于基準利率。部分中小銀行協定存款利率為“基準利率+35BP”=1.5%,可能個別銀行利率更高。

顯然,兩類存款利率這種現狀不僅造成了存款利率的不公平性,也會加劇企業存款競爭亂象,通過對兩類存款利率規定自律上限,可有效規范協定存款定價秩序,減少存款定價的無序競爭,合力壓降銀行負債成本。

再次,金融監管部門有意消除企業存款與居民儲蓄存款之間利率差距,進一步為銀行營造有利的經營環境。

任何一項金融政策除了要發揮它本身的金融作用外,更要發揮出它的政治作用,約定兩類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意在降低兩類存款利率水平,既體現出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的金融政策意圖,也意在縮小企業活期存款與居民儲蓄存款之間的利率差距,體現出銀行存款利率的社會公平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據部分銀行官網以及手機銀行APP顯示,目前六大行1天、7天期通知存款掛牌利率均分別為0.45%、1.00%,協定存款利率為0.90%;且有大行手機APP顯示,1天期通知存款利率最高可至1.25%,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最高可至1.75%。另外,一股份行7天期智能通知存款利率最高可達2.00%。而目前居民活期儲蓄存款利率僅為0.25%,差距之大可見一斑,這種對公對私活期存款利率之間差距已到該徹底消除的時候了。

當然,最大的政策意義還在于提高商業銀行盈利水平,使商業銀行有更大的意愿去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從而為我國經濟復蘇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

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僅僅靠商業銀行主動降低居民儲蓄存款利率還遠遠不夠,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客觀上對兩類存款利率自律上限進行合理約定,才可共同營造降低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的良好經營氛圍,一起促成商業銀行對公對私存款利率的全部下降,為商業銀行渡過眼下存款增長較快而貸款增長緩慢的困局創造有利條件。

總之,規定兩類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不僅是金融監管部門的應景之作,也是銀行業走出困局,為我國經濟復蘇提供強大金融動能的現實需要。應當為這個存款利率新規出臺點贊!

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