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上半年大宗資產交易 近八成買來自用

剛剛過去的6月,浙商銀行(601916)23億元深圳大手筆買樓引發了市場的關注。深圳上半年大宗市場交易也迎來多筆交易,其中還有外資買入深圳大宗資產。

“上半年深圳全市大宗交易錄得150億元成交,相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未能承接去年下半年增長勢頭?!贝鞯铝盒腥A南區資本市場部主管及董事陳俊儒分析,從買家類型來看,76%為自用、14%為投資、另有10%為開發。

金融行業為主力買家


【資料圖】

從具體的成交案例來看,上半年最大宗的自用成交主體為浙商銀行。6月浙商銀行購買了深圳中洲濱海商業中心西塔1棟A座第1-21層,以用作營業辦公用房,浙商銀行此次購買深圳商務地標總耗資約23.34億元;上半年國泰君安還以11.6億元購置深業上城(南區)三期中高區39-44層自用。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金融行業為主體的成交,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金融行業為上半年主力自用買家,成交金額占比高達50%;另外實業類買家維持高交易頻率,共交易7宗,占比約44%,平均每宗交易金額不超過2億,生物醫藥背景買家占比持續上漲。

外資地產基金頻出手

除此之外,上半年的大宗交易市場上還有外資身影。上半年鐵獅門宣布與輝盛國際成立合資公司,收購深潤大廈的長租公寓部分,預計總投資約為人民幣7.17億,將打造為中高端長租公寓,是上半年最大宗的外資投資項目;另外新加坡買家SilkRoad拿下深南68萬科里的社區商業。

“這兩個項目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以前深圳比較少見的外資地產基金,而且它的成交價格相對于我們傳統理解深圳的物業價格來說有比較大的落差,資產回報率可觀。”陳俊儒指出,深圳目前的資本化收益率大概在4%-4.5%,在過往幾年是沒有的,深圳市場又充滿了創新,深圳的投資門檻可能會比北京上海要求低一點。

展望下半年,陳俊儒認為,目前地產政策企穩,投資活動復蘇態勢明顯,成交數字預計將在下半年體現出來。

聚焦

投資機構不夠活躍業界分析三大原因

投資買家占比近幾年持續下降,作為對比的是,2022年投資買家的占比為18%,而2020年前該類型占比甚至能到30%-40%。

對于投資機構沒有恢復到活躍期的原因,陳俊儒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宏觀環境經濟情況還比較不明朗,大家都在持續觀望,在他看來大宗交易量可能在下半年才會逐漸地顯現出來;第二則是和推出的渠道有關,目前基礎設施類的例如物流和產業園的關注度較高,但深圳可供交易的項目并不多;第三,投資人在等價格的修正,等回報率回到比較高的水平再來做資產配置。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孫陽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