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全國公共采購總額超48萬億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7日發布《中國公共采購發展報告(2022)》(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公共采購總額超過48萬億元,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公共采購逆勢增長,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根據《報告》,2022年我國公共采購市場全面發力,增量、擴面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年公共采購總額超過48萬億元,約占2022年國民生產總值的40%。其中,在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交易的工程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國有產權交易領域的交易數量達146萬個,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8%。

批量集中采購能進一步增加采購方的議價能力,起到降低終端消費價格的作用。以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為例,2022年國家組織開展了第七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平均降價幅度超過了48%。截至2022年底,國家醫保局按照“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總體思路,已開展了七批294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2023年開年,第八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報量工作已正式啟動,國家要求2023年持續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價格水分,開展新批次國家組織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擴大地方集采覆蓋品種,實現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合計達到450個。

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從1996年開始試點,2002年政府采購法頒布,標志著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進入法治化快車道。同時,政府采購范圍由單純的貨物類采購擴展到工程類和服務類采購,從傳統的辦公用品采購,逐步擴大到政策研究、標準制訂等履職服務,以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由2002年的1009億元增加2022年的48萬億元,彰顯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同時,政府公共采購也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2022年,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的通知》明確,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在合規前提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由30%以上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在今年年初發布的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中,將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這些舉措,都有力促進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認為,為促進公共采購陽光透明規范發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公共采購的數字化轉型獲得快速發展。其中作為數字化采購主力軍的國企央企,2022年采購數字化轉型和供應鏈提升也在進一步加快。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