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做好“加法”與“減法” 多地積極助力民企增信心謀發展


(資料圖)

近期,多地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或相關會議,從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稅費減免等方面助力民營經營主體強信心、謀發展。

例如,7月6日,四川省舉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提升環境促發展”新聞發布會;7月5日,濟南海關、青島海關聯合推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15條措施;6月29日,江蘇省常州市召開共享“新能源之都”發展機遇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推動更多民營企業發力新賽道、鍛造新優勢。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活躍、最具潛力、最重要的力量。切實保護民營企業發展權益和利益、積極助力民營企業提振信心,對吸納就業、創造稅收、激發市場活力意義重大。

“今年以來,我國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諸項政策針對性更強,惠及范圍更廣,政策密度更高,力度更大,實施效果更優。”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民營企業在我國GDP中的貢獻占比已經達到60%以上,貢獻了五成以上的稅收、七成以上的技術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這些數據說明,政策賦能促進民營企業擴產能、增效能、強體能,推動了民營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張依群表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要做好“加法”與“減法”。一方面,政策服務要做“加法”。包括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提供精準的金融支持與服務;通過制定民營企業保護法等保護民企利益;鼓勵技術創新型民企加快發展,對技術型民企在初創期提供必要補貼等。另一方面,稅費、政務流程要做“減法”。包括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實行限額內免稅,取消除涉及個人養老醫療等社保之外的所有費用;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定生存、穩定就業提供政策保護;壓減各類審批時限和流程,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已有多地在積極行動。以四川省為例,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3個文件已于近日印發。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總經濟師董若潔介紹,《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方案》著眼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打破制約發展環境的關鍵癥結,進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務質效,提出政策清理完善行動、融資難題破解行動、拖欠賬款清理行動、資源要素保障行動、政務服務效能提升行動等5個專項行動。《關于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的若干措施》兩個政策措施,主要著眼于激發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內生動力,通過“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幫助他們解難題、增信心、謀發展。

談及未來如何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宋向清表示,側重點建議放在稅收分類施策和信貸分類投放上。具體來看,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應用企業、現代服務業等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同時,鼓勵創新型企業超常規加速度發展,不僅要“扶上馬送一程”,還要追隨企業發展進程,分階段進行針對性政策投放,支持其做大做強。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