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保險 > 正文

電商平臺助農升級 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抖音電商助力增收

近日,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行。豐收節期間,拼多多、京東、阿里巴巴、抖音電商等多個平臺宣布一系列措施,幫助農戶增產增收。據了解,近年來農產品為電商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越來越多的農業工作者將互聯網思維帶入農業產業鏈中。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農業電商仍然是一個洼地,鄉村振興可以接受更多的電商投入。

電商平臺助農升級

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啟后,各大電商紛紛公布平臺的一系列措施,用自身平臺優勢助農。作為承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的唯一電商平臺,拼多多于9月1日上線“多多豐收館”,投入50億元消費補貼,覆蓋超50萬款農副產品,與全國消費者共慶豐收。

央視網與度小滿發起“恰逢好時光”農民豐收節公益直播活動,為近20款公益助農產品進行直播帶貨,這些農產品均來自度小滿公益項目“小滿助力計劃”的落地地區。度小滿方表示,本次活動借助抖音賬號下5000萬粉絲的影響力,助力優質農產品“出圈”,打造區域品牌影響力,帶動產品銷售,并推廣優秀的農耕文化和鄉村傳統文化。

京東推出百城萬店助農計劃,共計聯合超15萬家超市、生鮮連鎖店、便利店等線下實體門店,豐富全國超1700個縣區市的同城農特產品供給,通過“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達”的方式,給城市消費者帶去優質農特產品和更快更便捷,同時加速推動農產品的銷售閉環,實現商品更高效地運轉,助力農民增收。

美團買菜則在廣州正式啟動“本地尖貨”品牌打造計劃:一方面為本地消費者提供配送時效更高、標準更好的本地貨,滿足大家即時購買的消費體驗及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流量傾斜和活動資源扶持,加大采購力度,為本地好貨提供定期的營銷活動,利用流量對接上大市場。

平臺擔當“技術指導”

除了常規的流量支持,電商平臺在這次中國農民豐收節中還擔當了更重要的角色——技術指導。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在北京昌平草莓博覽園舉行。活動現場,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搭建了“小麥展臺”,現場展出的是由拼多多百億農研專項提供支持,由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培育的系列突破性小麥新品種。這些小麥品種在高產、優質、抗病和耐熱等方面上具有突出表現。

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度小滿為貴州雷山縣、河南汝陽縣的產業帶頭人提供電商營銷、經營管理、金融反詐等培訓,以提升農村青年創富、致富、帶富能力,通過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家在會理石榴核心產區彰冠鎮的“新農人”(從事農業的年輕一代)羅浩在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平臺在細分領域給農業生產者提供專業指導,商家從紙箱、網套、物流、線上推廣、冷庫建倉等環節來比拼管理成本,這種良性競爭讓他們得以按照水果的品質來定價。“只要肯用心,只要供應鏈足夠好,就有機會賣一個好價錢。”羅浩還表示,拼多多對農產品實行“零傭金”,這也為回村的年輕人省下了第一筆創業成本。

此外,農產品的熱銷也為更多本地農戶帶來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記者采訪過程了解到,南沙番石榴等農產品早前在零售平臺銷量走俏,90后“新農人”戴浩賢的水果分揀加工廠的用工量也在不斷翻倍,“最早我們工廠只有幾個人,前一次高峰期需求量到了150名工人,工人收入一個月最高能達到8000元。”戴浩賢向記者介紹道。

觀點:電商推動農業數字化能力

電商平臺積極參與農業數字化建設,既為農戶帶來穩定的銷售渠道,還能敦促農戶對水果品質、標準進行提升,而電商用戶的“動態”反饋,也會反哺農業生產、采摘等環節,做到“雙重敦促”。——“新農人”(泛指從事農業的年輕一代)戴浩賢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農業電商仍然是一個洼地,鄉村振興需要更多的電商資源投入,農產品也是電商平臺發展的新機遇。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劉俊斌教授

隨著農業數字化獲得重視,各個電商平臺在廣闊的農村市場勢必加深布局,農民將在電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經濟應用下受益。電商或將成為我國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

從各大電商平臺反饋的數據可見,中國農民豐收節帶來了一輪消費熱潮并推動農業數字化發展。數字化進入農業生產各個環節,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云技術和無人技術、VR/AR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助力農業數字化發展,并推動農產品品牌化。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

互聯網的數字技術在驅動數字農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首先,農產品的數字化銷售將會獲得蓬勃發展。例如農產品直播將會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提高消費市場對農村產品的消費頻次;其次,農業供應鏈的發展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前端消費提升,后端供應鏈勢必跟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于2018年設立,節日時間為每年“秋分”。

標簽: 電商平臺助農升級 拼多多平臺 京東平臺 阿里巴巴 抖音電商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