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速讀:科普綱領性文件印發:促進科普與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科技領軍企業加大科普投入

標志著新時代推進科普工作的系統布局已經形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日前,《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后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從制度上統籌推進科學技術普及和科技創新工作,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意見》涉及強化全社會科普責任,加強科普能力建設,促進科普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強化科普在終身學習體系中的作用,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加強制度保障等7部分共30條內容。

《意見》明確,到2025年,科普服務創新發展的作用顯著提升,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到203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5%,科學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這次中辦、國辦正式印發文件,標志著新時代推進科普工作的系統布局已經形成?!?月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時代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有關情況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說。

鼓勵社會資源投入科普

科學技術普及是國家和社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活動,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此,《意見》明確,一方面要發揮科技創新對科普工作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要發揮科普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

要實現“兩翼齊飛”的良好局面,需要考慮科普投入問題。李萌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科普經費投入以政府為主。

“我們全社會的研發經費投入約2萬多億,2020年全社會科普經費只有170億,相差是比較大的。這170億中間,其中政府撥款約138億,占了80%。”李萌說。

《意見》提出,要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方面,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保障對科普工作的投入,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另一方面,鼓勵通過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科普發展。

除此之外,《意見》還強調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通過建設科普場館、設立科普基金、開展科普活動等形式投入科普事業。依法制定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的政策措施。

另外,《意見》明確要推動科普產業發展。培育壯大科普產業,促進科普與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科普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鼓勵興辦科普企業,加大優質科普產品和服務供給。鼓勵科技領軍企業加大科普投入,促進科技研發、市場推廣與科普有機結合。加強科普成果知識產權保護。

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技術普及司司長吳遠彬表示,從總體上來講,科普是一個公益性事業,但科普產業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科普事業的發展。

“特別是要鼓勵科技領軍企業加大科普投入?!?吳遠彬說。

吳遠彬表示,很多科普場館,包括企業自身建設的場館,以及圍繞一些領域的展館,更要把相應的科技發展過程、變革向公眾進行介紹,這也是科普非常重要的內容。

發揮網絡科普作用

近年來信息化快速發展。8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持續穩定增長,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我國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4億戶家庭的能力;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63億戶。

李萌表示,網絡時代信息爆炸,通過微博、網絡、微信形式傳播的科學信息已經占到80%以上。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所以要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重要的新生力量來支持和培育,引導其傳播正能量,增強科學性?!崩蠲日f。

《意見》也強調,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發展,大力發展線上科普。不斷豐富科普作品的形態和傳播渠道,讓公眾在深度體驗和互動過程中不斷提高科學素養。

對于科普工作而言,網絡傳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科普工作拓展了渠道,另一方面也為網絡科普謠言和虛假信息流傳提供可乘之機。

李萌亦明確,要整治網絡傳播中反科學和偽科學內容,以及以科普的名義欺騙群眾、擾亂社會、影響穩定的行為。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向記者表示,中國科協高度重視網絡虛假信息和謠言,重點開展了科學辟謠工作。并于2019年8月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等部委上線運行科學辟謠平臺,組織科學家及時辟謠。

在開展科普的同時,科學辟謠平臺還不斷強化價值引領。王挺指出,通過謠言研究、內容生產、聯合發榜,開展正確的科學知識輸出,再加以專業輔導,逐漸形成了“捕捉線索—及時辟謠—正向傳播”的有效工作機制,并與有關部委和商業平臺形成了提供謠言線索、反饋辟謠服務的雙向溝通模式。

王挺介紹,截止到7月,科學辟謠專家庫專家總人數達1607人,辟謠庫累計收集謠言11464條,發布辟謠作品3911個,總用戶數量756萬,累計傳播量和話題量超73.2億次。

下一步,中國科協還將持續推進科學辟謠平臺建設。王挺表示,具體將重點聚焦三方面工作,一是升級人才服務體系,提升平臺專業能力;二是加強與社會團體、媒體平臺合作,擴大辟謠“朋友圈”,打造科學辟謠品牌;三是完善平臺運行機制,強化參與治理能力。

標簽: 綱領性文件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