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焦點資訊:經濟復蘇引發“賺錢效應” 春節期間日均8億美元資金涌入中國資產

2022年春節期間,全球資本對中國等新興市場資產的追捧力度迭創新高。


(資料圖)

國際金融協會(IIF)追蹤的21個國家的高頻交易數據顯示,春節當周新興市場股票與債券市場每天約有11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超過過去二十年以來的峰值。

IIF相關數據顯示,在每天約11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資金流入里,約8億美元資金流向中國。

“考慮到中國正值春節假期休市,這些資金很可能流向海外上市的掛鉤中國資產的ETF產品,或主要投資中國資產的新興市場基金。”一位美股經紀商向記者直言。此外,越來越多資本正流入與中國經濟快速復蘇高度相關的另類資產,包括倫敦期銅期鋁等大宗商品與原油期貨。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港股同樣是海外資本加倉中國資產的重要選擇。盡管春節假期港股休市,但不少海外投資資本仍在場外市場追加投資掛鉤港股的ETF或主動投資型私募基金。

他透露,一些2-3倍看漲港股的ETF等金融衍生品頗受這些海外資本青睞,因為他們認為隨著越來越多海外資本涌入中國資產,這些杠桿倍數較高的中國資產將實現更高的超額回報。

記者注意到,受海外資本持續涌入港股影響,26日開盤以來恒生指數持續攀升。截至1月28日收盤時,恒生指數報收22688.89,創下過去10個月以來最高值。

“目前,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明顯改善。去年他們還擔心疫情沖擊與防疫措施或令中國經濟下跌,如今他們紛紛看好防疫措施優化后的中國經濟將重新成為今年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尤其在歐美經濟面臨衰退風險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明顯復蘇將令中國資產更具收益性與安全性。”上述香港私募基金負責人指出。

近日,聯合國發布《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受地緣沖突引發的糧食能源危機、疫情持續、通脹居高不下、氣候緊急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大幅下降至1.9%,但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政府優化防疫政策、采取利好經濟措施,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也會上漲,中國經濟增長今年將達到4.8%。

這正吸引越來越多資本從美國資產轉向中國資產。

高盛策略師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前兩周,美國股票出現約50億美元的外流,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正實現資金流入。這背后,一是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提振了華爾街資本的風險偏好,愿意將更多資金投向新興市場與中國;二是相比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加大,東南亞、中國、其他地區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良好,提升了后者資產的吸引力。

摩根大通分析師Jahangir Aziz表示,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令美元指數持續回落,拖累新興市場資本流入的關鍵不確定性得到解除,未來新興市場流入資金將進一步反彈。

摩根大通預計,2023年新興市場GDP增速將比發達經濟體高出1.4個百分點,高于2022年下半年。尤其是越來越多投資者認為中國不但將實現經濟明顯幅度,還將惠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令資本對新興市場資產的配置興趣更高。

一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毫無疑問,中國資產仍是資本流向新興市場的重要選擇。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經濟增速相對較高;二是中國經濟基本面更加穩健,包括通脹更低,高額外匯儲備令資本跨境流動更加穩健,各項外債指標更加良好等,中國資產安全性更高;三是中國經濟規模極其龐大,海外資本意識到中國完全有足夠能力實現自我經濟增長,歐美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沖擊更低。這也是在本周11億美元日均新興市場資金流入額里,約8億美元流向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資產上漲所帶來的賺錢效應,同樣吸引越來越多全球資本紛紛淘金新興市場。數據顯示,去年10月底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累計漲幅約25%,進入技術性牛市,更多海外資本更加看好未來新興市場資產上漲空間。

標簽: 賺錢效應 經濟復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