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當前播報:5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青年就業是重中之重需多措并舉

記者王峰北京報道還有半個月時間,李曉(化名)就要離開校園大學畢業了,但他現在還沒找到工作。

“我心里并不著急,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還不如不做,我的父母也沒催促我。”李曉說。

他的父母都是企業高管,完全有能力給他“安排”一份工作,但李曉酷愛運動,想自己將來的工作也與此相關,所以他到現在還在尋找機會。


【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6月15日公布的5月份數據顯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月持平。但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0.8%,比上月環比提高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青年失業率處在高位。目前來看,青年人當中失業的總共600多萬。”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6月15日新聞發布會上說。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燕斌認為,展望全年的就業形勢,隨著經濟的持續好轉,就業優先戰略和就業優先政策的強化實施,有望支撐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實現今年的促進就業目標。

就業基本盤還在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整體上呈現下降態勢。

此外,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4%,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均與上月持平。

分年齡看,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繼續下降。5月份,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為4.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說明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而且還在改善。

從群體看,進城務工農民工失業率繼續降低。5月份,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下降,農民工就業總體向好。

“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國民經濟整體恢復向好,穩就業政策持續顯現,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付凌暉說。

具體來說,國民經濟恢復向好,對就業帶動增強。服務業增勢較好,促進就業容量擴大。穩就業政策持續顯效,助力就業改善。

“服務業就業容量相對于工業來講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今年以來,接觸型服務業快速恢復,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游等行業較快增長,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付凌暉說。

但也要看到,當前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總的來看,青年失業率處在高位。

付凌暉說,“從總量看,初步測算,5月份,16-24歲青年人總量大概有9600多萬。16-24歲很多是在校學生未真正進入到勞動力市場,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有3300多萬,這3300多萬當中有2600多萬已經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萬目前還在尋找工作。”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燕斌認為,導致青年失業率處于高位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

“從勞動力需求角度看,由于經濟運行尚處于恢復狀態,趨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對勞動力特別是青年勞動力的需求總體偏弱。”劉燕斌說。

“從勞動力的供給角度看,青年尤其是高校畢業生的供給逐年大幅增加,高校畢業生在去年1076萬的基礎上,今年達到1158萬,比去年增加82萬。”劉燕斌說。

“從勞動力的結構角度看,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結構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發展格局構建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相當程度上仍然存在著‘就業難’和‘用人難’并存的現象。”劉燕斌說。

不過,付凌暉說,“下階段,隨著經濟持續好轉,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有較好支撐”。

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已成為當前穩就業的重點。

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5月到8月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系列活動,精準組織“訪企拓崗”行動。

2022年,教育部首次啟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2023年,進一步擴大參與范圍至二級院系領導班子成員,突出學科專業精準對接。截至5月3日,共有2415所高校參與行動,走訪用人單位17.1萬家,新開拓就業崗位253.1萬個。

“訪企拓崗絕不是只有學校、學院兩級領導參加,而是就業指導中心、學生工作處的老師和輔導員們也會參加,很多時候還會帶上未就業學生。”北京一所高校招生辦工作人員李瀟蕓(化名)說。

“訪企拓崗不僅僅是為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也會探討深度合作的可能,比如我們剛剛完成的一次活動上,就達成了科研創新實踐基地共建協議。”李瀟蕓告訴。

5月26日至6月1日,教育部又組織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系列活動。期間,教育部依托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密集舉辦14場線上招聘活動,參會用人單位1.5萬余家,提供崗位信息80余萬條。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也是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支持和幫助青年就業是促進就業的重中之重,需要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劉燕斌對表示。

他指出,要繼續豐富、優化、創新一系列促進青年就業政策,針對青年的特點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見習崗位和創新創業支持,提供全方位精準、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

5月11日舉行的全國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注重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引導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

劉燕斌認為,要加大調整高等院校學科專業的力度,加大理工農醫、數字、家政、護理等就業市場亟需的專業人才培養,加快調整淘汰沒有就業需求的學科專業。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也建議根據自身情況、行業形勢進行適時調整。

“前幾年,為什么高校畢業生熱衷于進入互聯網行業?這與互聯網公司的薪酬高、就業環境好密不可分。目前,很多畢業生也認識到先進制造等行業的就業前景很好,只是與互聯網公司相比,制造業企業往往在遠離市區的開發區,待遇、從業形象都暫時稍遜一籌,這些可能都是畢業生如今需要克服的認識上的障礙。”中公教育(002607)職業教育事業部總經理孟楨楠告訴。

“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對接市場需求,不斷緩解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劉燕斌說。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