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今日觀點!工信部發文支持中小企業集群發展 “十四五”將認定200個特色產業集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9月13日,工信部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認定200個左右集群,引導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級集群,還將建立集群動態管理和跟蹤監測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告訴,該目標早在此前印發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中就已明確提出,以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為載體,推動中小企業集聚化,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小企業在數字化、綠色化改造方面的成本負擔能力較弱,而且由于位置較分散、發展水平不均,而難以得到地方政策的有效扶持。集群化能夠使有限資源高效聚集,政策補貼、基礎設施紅利也更容易在集聚效應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推動制造業有序轉移的重要階段,而中小企業也存在“小、散、亂”的結構特點甚至是專業化過度分工的傾向,因此需要借此整合地方產業鏈,推動產業合理布局,同時通過搭建平臺、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等方式,對區域經濟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與控制。

《辦法》提出,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重點圍繞六方面開展集群培育工作。其中包括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

孫文凱表示,后續應當發揮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平臺載體作用。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兩個層面,推動央資國企、大型互聯網平臺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產研合作、產銷合作、產融合作實現更高效便利的對接,合力解決產業發展共性問題,促進集群間的創新能力共享、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形成訂單式研發、投放式創新、供應鏈互通的融通產業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列為了集群促進工作的目標之一,同時還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定位設置在了縣級區劃范圍內。

陳耀認為,集群政策不應僅限于大中型城市區,隨著城鄉一體化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鄉鎮中小企業同樣需要與城市資源對接,但目前也面臨諸如區位交通不便、園區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還需要加強前期建設,增強縣級集群對中小企業集聚的吸引力。

此外,《辦法》將集群的有效期設為三年。有效期滿后,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復核工作,并考核集群三年發展規劃目標完成情況,復核通過的有效期延長三年。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也會組織集群于每年4月30日前填報集群上一年度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報送至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監督和考核,編制集群發展評估報告。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