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滾動:超18萬億,央行最新披露!五家大行集體公告:這一項貸款大增

作 者丨唐婧,李德尚玉,陳芬,車儒昊


(資料圖片)

編 輯丨曾芳,周鵬峰,江佩佩

圖 源丨視覺中國

10月28日,央行發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

超18萬億!央行最新披露

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0.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

其中,房地產貸款增速回落,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提升。2022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29萬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年末增速低4.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8488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7%。

具體分項來看,2022年三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67萬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比上半年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91萬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年末低7.2個百分點。

住戶經營性貸款增速回升,住戶消費貸款增速持續回落。

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8.53萬億元,同比增長16.1%,比上半年高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2.31萬億元,同比少增303億元。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7.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半年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4.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5141億元,同比少增558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保持高速增長。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比上年末高8.4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4.88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8.32和5.56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4%。

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保持較快增速。2022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31.39萬億元,同比增長21.6%,比各項貸款高10.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4.89萬億元,同比多增5757億元。

涉農貸款增速平穩增長。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年末高2.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5.46萬億元,同比多增1.46萬億元。

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加快,中長期貸款增速提升較多。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37.0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半年高0.5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多增3.77萬億元。

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持續提升。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6.08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2.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高2.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2.63萬億元,同比多增5860億元。

“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持續提升主要源于今年以來制造業信貸投放持續高增?!睎|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表示,“前期央行推出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工具,以及監管層表態‘支持金融機構發放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更重要的是,一段時期以來,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著力緩解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政策面對制造業投資的支持力度較強,其中主要體現在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持續處于2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方面?!?/p>

王青認為,展望未來,四季度宏觀政策將延續穩增長取向,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將保持較高增速,這意味著四季度企業貸款、特別是企業中長期貸款還會保持同比多增勢頭。

房地產貸款方面,當前穩樓市政策正在持續推出,保交樓專項貸款加速投放,四季度房地產貸款低迷勢頭有望緩解,少增幅度或將收窄。居民消費貸款方面,四季度疫情得到穩定控制后,居民消費修復勢頭漸強,住戶消費性貸款少增幅度也將隨之收窄。

整體上看,四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將保持同比多增勢頭,以寬信用助力穩增長將持續到年底。其中,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將是信貸投放重點;隨著各地“保交樓”力度持續加碼,居民房貸利率持續下調,房地產貸款投放也將逐步修復。這是推動樓市盡快企穩回暖的關鍵所在。

五家國有大行集體公告:綠色貸款規模增速均超25%

央行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我國綠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0.7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4%。

據記者根據上市銀行三季報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8日,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五家國有大行公布了相關數據情況,綠色貸款增幅均在25%以上。

數據顯示,五家國有大銀行的第三季度綠色貸款規模均有上漲,其中中國銀行增幅最為明顯,達到36%;工商銀行綠色貸款較年初增長約9500億元,增幅為34.0%;建設銀行綠色貸款近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300億元,增幅為32%;交通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6000億元,較上年末增幅超25%;郵政儲蓄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為4657.7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11%。

在資金投向方面,工商銀行公告顯示,在服務制造業和綠色發展方面,該行優化以新制造、新服務、新基礎及高技術客群為重點的公司信貸布局。交通銀行重點支持了綠色交通、綠色建筑、清潔能源設施建設運營、能源系統高效運行等領域。

我國綠色貸款增長趨勢未來是否會繼續保持?

對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預計我國綠色貸款增速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較長一段時間內仍會高于平均貸款增速。當然,隨著基數增大,增速會逐漸放緩。曾剛認為,增長趨勢與整體經濟的綠色發展低碳轉型高度相關。自提出“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綠色產業在經濟體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與之相對應的貸款需求在整個銀行的貸款需求的結構中自然也會隨之上升。

中國銀行業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專家工作組國際觀察員杜紅霞向解讀了以上數據,她認為,國有大行在綠色貸款上存在三方面的比較優勢:

一是國有大行對宏觀政策的高效傳導機制,使其能夠充分發揮投融資總量、結構、節奏和定價管理功能。

二是國有大行在綠色金融方面的戰略升級和業務創新。當前綠色金融已成為國有大行的重點發展領域,將綠色金融發展要求融入發展戰略等各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和產品布局,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有效發揮了引領者和主力軍的作用。

三是國有銀行自身的能力優勢和專業優勢。例如碳減排工具支持的三大領域,包括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大部分都是大型項目,對于技術有一定的風控要求,且大型項目對于貸款和風控都需要一定的經驗,國有大銀行在技術上會有一定的優勢,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還在學習和逐漸進入中。

中小銀行綠色金融風控體系有待完善

與國有大行不同,目前多數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尚未公布綠色貸款情況。

“發展綠色金融,意味著銀行要將有限的信貸資源從上述產業中轉移至具有明顯環境效益的生態農林業、節能環保業、污染防治業等綠色產業,并對‘兩高一?!a業進行嚴格限入。在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和綠色資產增量替代不足的情況下,這不僅會導致企業運營困難,更會進而引發存量貸款的違約風險暴露,進而影響銀行經營業績?!倍偶t霞說。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邱亦霖接受采訪時表示,從中小銀行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來看,部分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還不夠成熟,綠色金融相關業務規模較??;針對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需求研究還不夠深入,對于綠色金融服務相關的風控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對此,中小銀行自身需要進一步發展綠色貸款業務能力。邱亦霖認為,中小銀行通常面臨綠色信貸專業人員、技術儲備不足的問題。綠色信貸涉及綠色識別、定義、認證等多個環節,與傳統信貸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對銀行員工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中小銀行綠色貸款未來的發展方向,杜紅霞表示對資產規模小、風險抵補能力弱、金融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中小銀行而言,找到適合自身穩健發展的道路尤為重要。圍繞國家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中小銀行應搶抓政策機遇,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圍繞地方經濟結構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做文章,創新各類金融服務產品,大力支持地方綠色產業發展,進而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