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重磅!7500億!財政部宣布

財政部日前發布公告稱,為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決定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據悉,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7500億元,可以上市交易。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發行中央特別國債,是對之前特別國債到期后的續發,充分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聯動效應,有助于保持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穩定,有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保持貨幣流動性合理充裕,形成財政貨幣政策同頻共振、共同發力。

預計會較大程度上


(資料圖)

緩解地方財政資金緊張問題

為向中投公司注資,財政部于2007年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其中7500億元將于2022年12月11日到期,該債券簡稱為“07特別國債07”。此前,市場普遍認為該筆債券大概率定向等額續作。

從財政部發布的公告來看,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7500億元,可以上市交易。同時,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境內有關銀行定向發行,人民銀行將面向有關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對記者表示,此次特別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從目前國債收益率曲線來看,票面利率可能會在2.90%左右。近期央行可能會通過加大7天逆回購操作量、開展14天逆回購或進行定向MLF等操作向相關銀行投放價格相對優惠的基礎貨幣,提高其購債積極性。

王運金進一步稱,與2020年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相比,此次7500億元特別國債規模仍然不小,預計會較大程度上緩解財政尤其是地方財政資金緊張問題。此次特別國債可能會大部分以轉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地方政府保持較大的支出強度與較快的支出進度,著力擴大內需,尤其是要重點支持基建等重點建設項目、制造業、居民消費、醫療就業保障、保障性住房等領域,助力經濟企穩回升。

張依群認為,此次發債作為今年中央財政債券發行增量,不會影響和降低明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不僅可以保證明年發債規模和財政赤字率穩定,還可以增加明年中央財政調控空間和調節力道,適度緩解償債資金壓力,保持積極財政政策連貫性和穩定性,為實現明年經濟良好開局和推動全年經濟恢復發展發揮重要力量。

明年是否發行特別國債引發討論

為了不增加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發行特別國債不失為一種有效對策。市場對于明年是否發行特別國債討論頗多。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在地方債務擴張約束下,2023年地方加杠桿空間有限,主要靠中央來加杠桿。但考慮到2023年仍有較強的穩增長訴求,重大項目的繼續建設需要財政資金的可持續投入,不排除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以彌補地方財政的資金缺口。“預計特別國債的規模可能在1萬億元左右。”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對記者表示,明年是否會發行特別國債,取決于如何具體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方式。根據“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的要求以及明年經濟形勢需要,明年的收支缺口可能在6萬億元左右,這可能通過一般國債、一般地方債、地方專項債去彌補,也可能通過長期建設國債彌補。明年擴大內需是重中之重,財政必須更加積極作為。

2020年6月15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為籌集財政資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定發行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預計發行總計1萬億元,從6月中旬開始發行,7月底前發行完畢。截至2020年7月30日,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實現發行總額1萬億元。

據悉,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中央財政統一發行的特殊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納入國債余額限額,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并帶有一定財力補助的性質。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