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天天頭條:央企背景股東 年底“甩賣”金融資產

近期,部分央、國企背景公司加速掛牌出售非主業金融類資產,其中中小銀行股權為大頭。這些央、國企股東為何要出清中小金融股權?與二級市場價格相比,這些股權掛牌價格高嗎,未來能否順利成交?


(資料圖)

時值年關,部分央、國企背景下屬公司仍在加速掛牌出售非主業資產,尤其金融類資產。

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披露,最近一段時間包括中航工業下屬中航信托、國家電網下屬天津三源電力、四川惠特電建、安徽明生電力投資集團、淮北萬里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下屬中南鋼鐵集團,中鋼集團下屬江蘇阜寧海天金寧三環電子有限公司,中海油下屬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不同的主體,都在各地產權交易中心密集掛牌出售所持的金融機構股權。

從標的來看,地方城農商行小比例股權為大頭,也有部分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私募基金股權。

中小銀行股權成大頭

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在各地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的金融資產為106宗。

中航信托掛牌的四家機構情況比較典型,標的資產均為中小金融機構,且股權占比較小。如江西銀行2586.87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43%)轉讓底價1.79億元,貴州銀行6500.25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4456%)轉讓底價1.79億元,景德鎮農商行7169.52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6.52%)轉讓底價1.56億元,嘉合基金27.27%股權轉讓底價1.68億元。

在上述3家銀行中,江西銀行和貴州銀行均為港股上市銀行,但今年股價表現低迷。

其中,江西銀行是江西省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銀行,自上市以來,該行凈利潤就持續下滑。年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江西銀行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34億元、20.51億元和18.59億元。2022年上半年,江西銀行更是呈現增收不增利局面,實現歸母凈利潤12.82億元,同比下滑3.67%。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江西銀行已淪為“仙股”。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8日,江西銀行收報0.92港元/股,今年以來股價下跌65.67%。

貴州銀行則是貴州省唯一一家省級城市商業銀行。據該行2022年半年報數據,該行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15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凈利潤21.85億元,同比增長2.79%。二級市場方面,截至2022年12月28日,貴州銀行報收2.37港元/股,今年以來股價下跌9.89%。

據了解,除掛牌轉讓銀行外,中航信托還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嘉合基金27.27%股權,轉讓底價1.68億元。

除中航信托外,國家電網下屬天津三源電力集團,僅持有天津銀行近0.015%的股權,在2022年11月4日亦作價533.2萬元掛牌出售,但至今仍處于待售狀態;同樣是國家電網下屬的四川惠特電力投建集團,在11月13日作價445.7萬元將所持0.13%達州銀行股權出售,但至今尚未成交。

國家電網旗下安徽明生電力投資集團、淮北萬里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則分別掛牌轉讓徽商銀行股權。安徽明生電力投資集團12月28日掛牌徽商銀行218.3677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0157%),底價1135.51萬元。淮北萬里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也于同日掛牌徽商銀行1512.4725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1089%),轉讓底價7864.86萬元。

統計數據顯示,其他央、國企背景下屬公司轉讓的資產標的還包括達州銀行、江蘇阜寧農商行、河北滄州農商行、湖南銀行、德州銀行、廣發銀行、天津銀行等的小比例股權。除了銀行,還包括北部灣財險、恒泰保險經紀、南寧市華信小額貸款、永誠財險等其他機構。

回歸主業是主要動因

對于此次轉讓4家金融機構全部股權,中航信托回應表示,公司轉讓所持部分金融股權,主要目的是優化資產結構,更好地發揮資源稟賦,促進回歸信托本源業務。同時,進一步圍繞主業聚焦航空相關產業、綠色航空、雙碳資產等領域,凸顯公司差異化發展特色。

中航信托成立于2009年,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及境外投資者新加坡華僑銀行等單位共同發起組建,是航空工業金融產業發展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央企控股、上市背景、中外合資、軍工概念于一身的信托公司。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航信托管理的信托總資產為6774.71億元。2021年,中航信托實現營業總收入34.88億元,同比減少7.44%,實現凈利潤16.79億元,同比減少15.24%。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目前這一批央國企股東出清中小金融股權不是一參一控的要求,更多是央企回歸主業的要求所致。董希淼認為,2018年“兩參一控”監管政策趨嚴,同時對銀行股東的要求日益提升,為滿足政策要求,銀行股東主動進行股權轉讓和拍賣的數量明顯增加。

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國資委加大中央企業戰略規劃管理力度和考核力度,嚴控非主業投資比例,嚴控金融業務投資,推動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精實業主業。此前,據統計,在全國所有銀行法人機構中,國資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占比僅約1/3,主要集中在大型銀行;民營資本占主導地位的銀行,主要是在全國上千家中小銀行。

然而考慮到部分掛牌金融機構為A或H上市公司,比對發現,目前這一批央企背景股東的掛牌處置價格并不便宜。

比如江西銀行,目前其港股價格為0.92港元每股,該行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每股凈資產為6.32元人民幣,市凈率約為0.12倍。然而中航信托掛牌的價格折算下來,其估值卻超過1倍PB。

再比如徽商銀行,該行目前H股股價為2.48港元每股,截至今年6月30日每股凈資產為7.5552元人民幣,目前市凈率為0.28倍。國網旗下兩家公司轉讓價格折算下來雖然沒有超過凈資產,但仍為徽商銀行港股現價的2倍以上。

一家上市銀行董辦人士表示,這種情況并不奇怪。“目前二級市場的價格確實是非常便宜,但問題是央企背景的股東成本考核很嚴格,掛牌退出價格不能隨便定,所以后續能不能成交還不好說。”

調查發現,在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掛牌的金融股權中,掛牌時間最長的為2年,系由廣西新華書店集團掛牌出售的平果國民村鎮銀行股權。其余多為一年以內。

與之類似的情況是,在司法拍賣平臺,民企抵押的銀行股權競拍成功率逐年下降,部分甚至無人問津的地步。相關統計顯示,2017年銀行股權司法拍賣的成交率尚有56.99%,2018年直線降至40.49%。而到了2022年,成交率僅為21.98%,這意味著近八成銀行股權以流拍告終。

但事實上,近年來中小銀行業績并非差強人意。2022年三季報,27家上市中小銀行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66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9%;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4378.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77%。從三季度凈利潤數據看,多家中小銀行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明顯提升。其中,有4家銀行凈利潤增速超過30%,包括杭州銀行(600926)、成都銀行(601838)、江蘇銀行(600919)、張家港銀行;另有8家銀行凈利潤超過20%,3家銀行凈利潤超過10%。

業績依然靚麗,為何銀行股權卻從之前的香餑餑淪落到無人問津?董希淼認為,第一是這兩年經濟在下行,民營企業自身經營情況也不好,一般考慮賣掉銀行的股權來緩解自己的流動性問題,第二,可能是受監管政策影響,最主要股東只能是一參一控,超過限制可能就要退出,第三個,部分民企股東資質不符合銀行股東的新要求。當然也有一些中小銀行自身發展情況不好,難以引入或留住比較優質的股東,這也是個問題。梁柯志

標簽: 金融資產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