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全球觀察: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暢通“毛細血管”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中小企業都可謂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國企大動脈要暢通,毛細血管也要暢通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最新數據,2022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為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

將這4.2萬億元比作一個超級大紅包的話,那些在疫情期間遭遇種種困難的市場主體可謂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在2022年的稅費支持政策中,最為受益的主體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八成個體工商戶在2022年無需繳納稅款。


(資料圖片)

市場主體好了,市場才會好起來;市場好了,機會和空間增加了,企業才會活得更滋潤。

一般而言,市場風云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產生的沖擊后果最為嚴重。疫情以來,一些小商戶舉步維艱,甚至關門了事,令人憂慮。在特定的背景下,中小企業降本增效的意愿甚為強烈。“降本”和“增效”緊密相連、相輔相成,而顯然,在“降本”的諸多內涵中,稅費的減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經營成本降低。因此,從資金面為其紓困,使其渡過難關、積累發展動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國家稅務總局對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調查顯示,2022年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稅費負擔下降2.7%,其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分別下降15.4%和14.2%,負擔顯著減輕,企業經營壓力有效緩解。這對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大有幫助。截至2022年末,全國涉稅市場主體總量達8407萬戶,較2021年末增長6.9%,便是明證。

我國90%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中小企業都可謂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國企大動脈要暢通,毛細血管也要暢通。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扛下了最大的就業容量,可謂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國計民生,關乎未來發展,地位和作用都非常明顯。

適時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是暢通“毛細血管”的路徑之一。此外,還要在金融支持上積極擴大覆蓋面,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盡快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化制度,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局。這一建議很有針對性。

渡過難關,靠的是企業的迎難而上、自強不息,靠的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加持、“甘霖”助力。中小企業向來能辦大事,能經風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只要我們積極研究謀劃,積極推動政策落實落地,積極保駕護航,就一定能助推市場主體走出困難期,邁向新境界。

首席評論員戴之深

標簽: 毛細血管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