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世界今亮點!衍生品市場:加快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在《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不到7個月時間后,中國證監會從3月中旬開始就《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共八章52條,將證監會監管的衍生品市場各類活動和主體全部納入規制范圍。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可以通過產品、工具、制度和技術等方面的創新,促進衍生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但金融衍生品本身具有高度復雜性,企業對于金融衍生品要懷有敬畏之心。

衍生品市場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快創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全球場外衍生品規模遠高于場內衍生品,2008年至2014年,場外衍生品規模均為場內規模的10倍以上。《辦法》提出,要促進衍生品市場健康發展,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業務創新。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蔡昌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通過在產品、工具、制度和技術等方面的創新,促進衍生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可以采取的業務創新領域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創新。LPR當前報價由MLF加點構成,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場利率水平。對此,需要進一步探索符合我國金融市場實際的利率形成機制。例如,參考10年期國債利率或者擴大LPR報價行的數量,提高LPR報價的彈性。

其次,銀行間長久期對沖工具的創新。當前,銀行間市場缺乏長久期對沖工具,未來可以允許銀行進入國債期貨市場,或者在銀行間市場發展長久期的利率期權、互換與遠期協議市場。

再次,衍生品綠色創新。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在中國,信用衍生品市場不斷迭代發展。對此,應當以綠色金融為驅動,推動衍生品發展與創新,加快構建符合國內經濟轉型需求的綠色衍生品市場體系。

要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強調滿足市場各類主體的風險管理需求,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蔡昌表示,《辦法》首次在衍生品領域提到“實行賬戶實名制”,這有利于了解和識別客戶、打擊借“殼”交易行為。《辦法》提出,可以豁免專業交易者的部分或者全部標準,這充分體現出對衍生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的導向。

如何促進衍生品市場交易更好地發展?蔡昌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準入門檻降低。目前,只有符合證監會規定的專業交易者標準才能參與衍生品交易。對于部分中小企業而言,這樣的準入門檻過高。若能對準入條件進行豁免,很多有套期保值需求的中小企業將會獲益。

其次,借鑒其他金融商品賬戶體系。《辦法》此次對衍生品經營機構提出了“實行賬戶實名制”相關要求,后續建立衍生品賬戶體系將是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借鑒其他金融商品賬戶以及國外衍生品賬戶體系的已有管理模式與經驗,進一步規范衍生品賬戶體系的管理。

對衍生品要懷有敬畏之心

根據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有94%參與衍生品市場交易,主要是場外衍生品,包括場外期權和互換。近年來,我國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機構通過為實體企業提供商品互換等場外衍生品業務,降低了企業參與衍生品市場的門檻。

普華永道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合伙人武彥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參與衍生品交易的公司要注意兩點:交易的適當性和事前履行相關決策機制及內部控制程序;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時。

武彥生表示,金融衍生品具有高度復雜性,衍生品合約底層的經濟變量影響合約價值的方式和幅度要借助現代數學模型和計算機的幫助才能計算出來。股價、匯率、利率、大宗商品價格等底層經濟變量的波動最近幾年越來越復雜,超出預期的事件也不鮮見。企業對于金融衍生品要懷有敬畏之心。《辦法》在總則中就明確了衍生品交易的定位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以滿足風險管理需求為導向。

從衍生品經營機構的角度來看,武彥生認為,《辦法》要求嚴格履行交易者適當性管理義務,即遵循金融監管中“了解你的客戶”原則。上市公司要嚴格執行2023年1月滬深交易所修訂后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交易與關聯交易》《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7號——交易與關聯交易》。滬深交易所在自律監管指引中指出,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和衍生品交易應當遵循合法、審慎、安全、有效的原則,不鼓勵公司從事以投機為目的的期貨和衍生品交易,公司不得使用募集資金從事期貨和衍生品交易。公司從事套期保值業務的期貨和衍生品品種應當僅限于與公司生產經營相關的產品、原材料和外匯等,且原則上應當控制期貨和衍生品在種類、規模及期限上與需管理的風險敞口相匹配。

“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證監會和交易所對于衍生品交易事前履行相關決策機制和內部控制程序。上市公司的審計師在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時,也會對衍生品交易相關的內部控制重點關注。”武彥生表示,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是會計準則的復雜領域。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三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包括金融衍生品在內的金融工具的會計核算和披露作出規范。《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則規范公允價值的計量和披露。參與衍生品交易,尤其是報告期末持有衍生品合約的上市公司,要嚴格執行相關會計準則,準確進行會計核算,及時充分披露信息。

證監會此次征求意見在業內引起關注。一家期貨公司總裁表示,未來衍生品交易將成為期貨公司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衍生品市場法規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