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新一輪存款降息 或將開啟

張煒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近日聯合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電視會議(以下簡稱“電視會議”),指出要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切實發揮好金融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

相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分析認為,商業銀行凈息差壓力持續增大,“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意味著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或將開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今年二季度末,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凈息差分別為1.67%、1.81%、1.63%、1.89%,較去年年末的1.90%、1.99%、1.67%、2.10%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農村商業銀行二季度凈息差小幅反彈,較一季度末的1.85%略有回升,但與去年相比仍明顯下滑。另據近期公布的二季度及半年報數據,受到凈息差承壓的影響,部分非上市農商行利息凈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存款利率將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這意味著在6月和8月1年期LPR報價下調以及近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推動下,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或將開啟。這將緩解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并推動銀行較快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這也是此次電視會議再度強調“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的一個指向。

8月21日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下調0.1個百分點,而5年期以上LPR未調整。LPR非對稱降息與銀行凈息差承壓有一定關系。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采訪時稱,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變,有助于商業銀行穩定息差水平,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增強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持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穩健性。

電視會議提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王青也認為,在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過程中,需要保持銀行凈息差處于合理水平,從而“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8月5年期以上LPR未隨MLF操作利率下調,引發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預期的增強。央行此前提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電視會議又指出“統籌考慮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產品價格關系”。在銀行息差持續承壓的背景下,5年期以上LPR報價維持不變,可為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加快落地預留空間。

按揭貸款作為銀行核心優質資產,若存量利率按照現行水平重定價,將導致凈息差進一步收窄。特別是有的個人房貸業務占比較大的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受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的影響較大。對于銀行利息方面的損失,將通過適度下調存款利率等方式部分彌補。

大型銀行若再度存款降息,股份制銀行以及農商銀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大概率繼續跟進。前兩輪大型銀行帶動存款降息,農商銀行與村鎮銀行分批、分梯次跟進。8月以來,廣東澄海農商銀行、湖北宜昌夷陵興福村鎮銀行、上海浦東江南村鎮銀行、云南陸良興福村鎮銀行等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有的中小銀行今年以來多次存款降息,且實施非對稱降息。例如,浦東江南村鎮銀行今年4月與7月實施過存款降息,8月起下調三年期與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其中,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由3.4%調整為3.3%。

凈息差的高低已成為影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央行日前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以專欄的形式發布了《合理看待商業銀行利潤水平》的文章。該文指出,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相關業內人士稱,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相對較大,在拓展外源資本補充渠道的同時,保持內源資本補充能力非常重要,而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是內源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中小銀行可以降低主動負債,特別是在存款結構調整中壓降高付息負債。此外,中小銀行應主動優化業務結構,通過提升高收益資產占比、壓降低效無效資產、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等手段,多措并舉,切實穩住息差水平。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