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我國已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平臺,實施全程網辦、跨省通辦

今年8月25日是第七個殘疾預防日。8月23日,中國殘聯舉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朱玉軍介紹,民政部會同財政部、中國殘聯制定《關于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管理的意見》,建立全國統一的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平臺,建立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實施“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

全國84%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設婚姻家庭輔導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朱玉軍介紹,近年來,民政部加強重點人群殘疾人預防知識普及,加大婚姻家庭健康輔導教育工作力度,加強民政服務對象重點人群殘疾預防和康復救助工作。

推動各地婚姻登記機構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會同全國婦聯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提供專業化、人性化的婚姻家庭健康咨詢和服務。目前,全國已有84%的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設置了婚姻家庭輔導室,部分地區依托婚姻登記機關將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擴展。

加強民政服務對象重點人群殘疾預防和康復救助工作。我國全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民政部會同財政部、中國殘聯制定《關于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管理的意見》,建立全國統一的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平臺,建立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實施“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截至2023年7月底,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1162萬困難殘疾人和1549萬重度殘疾人。

“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累計投入彩票公益金17億元

持續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進一步做好與“殘疾人家改”的任務銜接,對重度殘疾老年人予以優先支持。提升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質量。以增強公辦養老機構護理能力為重點,聯合國家發改委實施養老機構服務能力提升項目。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改善服務條件,更好滿足視力、聽力、言語、肢體和多重殘疾等殘疾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需求。

強化兒童福利機構內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加強兒童福利機構“養育、治療、康復、教育和社會工作服務”一體化發展,向兒童福利機構外殘疾兒童、特別是向困難家庭殘疾兒童拓展開展康復服務。

同時,繼續實施殘疾“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自2004年該計劃開展以來,累計投入各級彩票公益金17億元,惠及殘疾孤兒近22.3萬人次。

到2025年,每個地級市都建有一所精神衛生福利機構

此外,民政部加快發展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80%以上的縣(市、區、旗)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在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縣(市、區、旗),60%以上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

民政部會同多部門印發政策意見,促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規范化發展;聯合財政、衛健、殘聯印發《關于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的通知》,擬用三年左右時間,提高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質量和水平。

同時,加強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針對部分地市沒有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無法集中康復供養特困精神障礙患者的短板,民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制定《“十四五”社會服務設施兜底線工程實施方案》等規劃,提出在“十四五”期間支持107個地級市建設精神衛生福利設施,實現到2025年,每一個地級市都建有一所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的目標,保證特殊困難精神障礙患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或者集中康復供養。

在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方面,持續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截至目前,22個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城市共出臺相關政策90項,打造產業園30個,入駐企業533家,資金投入77億元,產業營收190億元。同時,推進產業規范化發展。啟動修訂《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目錄》,研究編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