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關注:加大有利于促進消費需求的投資力度

□吳亞平


【資料圖】

□加大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的投資力度,對于在新發展階段調整投資消費關系,更好地發揮投資和消費的相互促進作用,提高投資的乘數效應和宏觀效率,從而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基礎設施是拓展投資空間、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領域,有助于優化供給結構,并且還進一步支撐乃至催生新經濟、新產業(300832)、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有助于創造新興新型消費需求,對于穩增長具有較好的乘數效應

□幸福產業屬于重要的消費服務業,具有典型的消費需求導向型特征,總體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較好的發展前景。幸福產業投資直接增加消費的供給,促進消費增長,宏觀上具有較好的乘數效應,應當作為“十四五”時期投資重點

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是“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加大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乃至創造新興新型消費需求的公共領域和產業領域投資力度,有利于拓展投資空間、擴大有效投資需求,對于優化供給結構、緩解消費瓶頸制約,從而釋放消費增長潛力具有重要作用。更進一步地說,加大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的投資力度,對于在新發展階段調整投資消費關系,更好地發揮投資和消費的相互促進作用,提高投資的乘數效應和宏觀效率,從而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新興新型消費

新型基礎設施是信息技術革命和互聯網技術革命的融合發展產物,是我國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順應了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特別是消費轉型升級的新需要。新型基礎設施是拓展投資空間、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領域,有助于優化供給結構,并且還進一步支撐乃至催生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有助于創造新興新型消費需求,對于穩增長具有較好的乘數效應。

1.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及其應用場景投資建設。

“十四五”時期,要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開展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加大5G網絡、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寬帶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領域投資力度,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夯實依托5G和互聯網的信息、游戲、影視、電競、娛樂和職業教育培訓等新興新型消費的基礎條件,為5G和互聯網相關消費需求創造更加高效、泛在、便捷、安全的基礎條件。

與此同時,要積極拓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場景,鼓勵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拓寬服務范圍、提高服務精準度,提高服務效率;支持“互聯網+”“5G+”消費服務經濟發展,拓展消費服務業發展新空間,助推消費服務企業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要支持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尤其是應用場景的投資力度,擴大新型基礎設施對消費需求的引導撬動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邊際效益,擴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的乘數效應。

2.創新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

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投資環境,加強企業技術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激發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新型基礎設施及其應用場景的內生動力。對地方政府負有提供責任的新型基礎設施及其應用場景項目,如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水務和智慧教育等,除努力加大政府投資外,要積極引入綜合開發投資模式,規范審慎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和運營。

要調整優化政府投資方式,鼓勵地方政府出資設立新型基礎設施相關領域的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使用投資補助以及“政府貸款”“以獎代補”“先補后獎”等方式,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的引導撬動作用,更好地滿足企業投資項目對政府投資資金的需求。要貫徹落實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要求,積極推動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支持投融資平臺公司等國有企業加強與專業化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運營企業的戰略合作,通過參股、跟投、聯合投資等多種方式,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及其應用場景項目投資建設。

二、加大幸福產業投資力度,促進消費轉型升級

幸福產業不是傳統產業模式的簡單延續,而是以健康、綠色、智慧等為主要特征的新興產業。近年來,伴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特別是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我國以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產業及其融合產業為代表的“幸福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同時拉動了消費需求增長、促進了消費轉型升級,也培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

幸福產業屬于重要的消費服務業,具有典型的消費需求導向型特征,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新型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中等收入群體不斷發展壯大的新趨勢、新要求,總體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較好的發展前景。幸福產業投資直接增加消費的供給,促進消費增長,宏觀上具有較好的乘數效應,應當作為“十四五”時期投資重點。

1.加大旅游業投資力度。

以提高居民旅游度假休閑消費的便利程度為目的,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信息服務業投資;拓展旅游投資空間,鼓勵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文旅特色小鎮投資建設,支持發展航空旅游、跨國跨境跨省郵輪旅游、農業農村觀光旅游、游學旅游和生態探險旅游。充分利用存量公路、水運和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沿線特色風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拓展高速公路服務區和交通場站樞紐的旅游服務功能,促進與旅游業融合協同發展。積極圍繞重大防洪、供水、水電、灌溉和水資源保護等水利基礎設施以及水庫岸線和水面資源,因地制宜建設旅游服務設施,開展水利風景旅游。鼓勵支持旅游業與農業、文化、體育、工礦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植入和拓展相關產業的旅游服務功能,充分挖掘旅游發展潛力,促進“旅游+”“+旅游”產業發展。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引入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促進旅游與生態建設與污染治理項目相結合,在加強生態保護、水土污染治理、河道綜合治理和老舊工礦區綜合治理的同時,協同發展旅游業,促進生態產業化發展。

2.加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投資力度。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和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投資力度,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緩解居民文化消費的瓶頸制約,滿足不同群體對不同種類的文化消費需求。注重文化設施和文化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促進文化與體育、旅游、餐飲等產業融合與共建,創新商業模式,健全投資回報機制,提高文化設施項目的投資回報水平,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深入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支持發展文化新業態、新模式,挖掘激發文化消費潛力。

3.加大體育產業投資力度。

著力加大城鄉社區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的投資力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助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因地制宜推進體育公園建設,支持文化體育綜合體建設,進一步釋放人民群眾體育和健康消費潛力,拓展體育消費新空間。積極審慎運用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體育場館和公共體育健身設施;鼓勵采取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運營管理存量體育場館和公共體育設施,盤活存量體育資產,提高運營效率。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和醫療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文體綜合體、體育旅游融合、體育醫療融合等項目的投資建設。

4.加大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力度。

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把握人民群眾對健康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向往,重點支持普惠養老設施建設,鼓勵醫療養老結合、體育醫療融合等融合產業發展,大力支持居家養老服務業發展。適應多層次、多元化健康養老新需求,鼓勵采取PPP模式投資建設普惠養老項目,支持社會資本自主投資建設高端養老服務項目和康養一體化發展項目。拓展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醫療服務機構的方式,在實施有效政府監管的基礎上,支持高水平的公辦醫療機構與社會資本合作興辦高端醫療服務設施,釋放和挖掘高端醫療服務消費潛力,更好地滿足中高收入群體的高端醫療服務需求。支持健康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挖掘健康養老消費潛力。

5.大力促進幸福產業投融資機制創新。

創新幸福產業投融資模式,積極審慎引入PPP模式,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力;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采取自主投資模式,政府根據項目建設、運營需要給予適當的投資補助或運營補貼。統籌幸福產業存量資產盤活和增量發展,鼓勵通過PPP模式或權益型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資產支持證券(ABS/ABN)等資產證券化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存量資產運營效率,鼓勵回收的資金用于新項目投資建設。針對幸福產業普遍存在的投入端與產出端“兩頭經濟”問題,完善幸福產業相關服務價格/收費機制,創新商業模式,支持幸福產業融合發展、一體化發展(如文旅融合、康養融合、醫養結合、體醫結合等),健全投資回報機制,提高投資回報水平,激發調動社會資本的投資積極性。

三、加大鄉村振興投資力度,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適度超前開展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大農村地區公路、供電、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冷鏈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地區延伸建設和一體化發展;探索用市場化方式推動農村整村改造升級,支持有條件的中心村農貿市場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和居住條件,緩解農村消費瓶頸制約,挖掘農村消費潛力,進一步促進農村消費增長。

1.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業農村與旅游業全面融合發展,大力支持農業體驗式觀光旅游、農村農家樂、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投資,推動農村“旅游+”“+旅游”經濟發展。鼓勵支持各類專業化的產業資本參與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農業公園、休閑農場等綜合開發項目投資,促進農村地區新興新型消費發展,更好地把城鎮居民消費引向農村地區。適度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撬動作用,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步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向農村地區發展,支持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大農村地區的倉儲物流設施投資力度,促進農村地區線上消費發展。鼓勵電子商務龍頭企業與地方政府、鄉村集體組織合作共建標準化、規模化的特色優勢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支持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投資建設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園區),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更多更好的特色優勢農副產品走向更大的國內外消費市場。

3.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機制。

鼓勵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產品物流園區、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等領域引入特許經營/PPP模式,支持農業產業園區、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土地綜合整治、小流域治理開發等領域引入綜合開發模式;整合利用農業農村相關資源要素,健全投資回報機制,提高投資回報水平,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相關項目投資的內生動力機制。積極拓展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等國有企業的投資空間,鼓勵平臺公司積極“下鄉”參與鄉村振興發展,支持平臺公司投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充分調動農村集體組織的積極性,鼓勵農村集體組織充分利用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閑置宅基地、撂荒地和林地等資源要素,加強與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及其他專業化的社會資本的合作,通過合資、合作等多樣化方式開展相關項目投資,實現利益共享、合作共贏。支持地方政府組建市場導向的農業農村投融資主體,促進農業農村投融資主體多元化。

四、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

1.圍繞城鎮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好的城鎮消費環境,提高消費便利性。

改造提升百貨商場、大型賣場、特色商業街,因地制宜推進農貿市場、批發市場改造升級,支持有條件的城區、縣城和重點建制鎮建設農貿綜合體,鼓勵發展新型消費集聚區。加強消費服務中心、公共交通站點、智能引導系統、安全保障設施建設,推進電子商務硬件設施建設,建設展示交易公用空間。完善全域旅游城鎮和旅游景區的游客服務中心、旅游道路、旅游廁所和停車場(樓)等配套基礎設施體系,改善旅游消費體驗,提高旅游消費的便利性。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因地制宜建設相關消費基礎設施,優化配置社區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提高社區消費的便利性;支持將棚戶區、老舊廠(場)區、城中村改造成為特色消費集聚區或消費綜合體,或者配套建設相關消費基礎設施。

2.創新市場導向的投融資模式。

對于公益性消費基礎設施項目,鼓勵通過授權投資經營(ABO)、特許經營/PPP等投融資模式加快建設實施;支持與其他經營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實施綜合開發投資模式,建立收益反哺機制。對于有一定收益的消費基礎設施項目,有條件地支持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鼓勵發行專項企業債券或項目收益債券(票據);鼓勵企業整合相關資源要素,創新商業模式,拓展項目收益來源,實施企業自主投資運營模式,政府可以給予必要的政策或資金支持。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標簽: 投資力度 消費需求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