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每日快播:應急管理部答21記者問:始終聚焦大災巨災應急準備


【資料圖】

我國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

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8月30日,中宣部舉行新時代應急管理領域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周學文在會上表示,我國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

2018年應急部組建以來,在應對大災巨災方面做了哪些準備?

周學文在回應南方財經 記者提問時表示,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始終聚焦大災巨災應急準備,具體來講,主要是強化“五個準備”,實現“五個提升”:

一是強化機制準備,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整體應急能力實現提升。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建立軍地協調、應急交通、航空救援等方面的聯動機制,健全完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力量聯建、行動聯保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各有側重、優勢互補、互為支撐的應急聯動格局,有效提升了一體統籌、一體運行、一體聯動的整體合力。

二是強化預案準備,依案響應、依案應對的應急意識實現提升。積極適應新一輪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國家和省級修訂發布專項、部門應急預案650多個,市和縣級的預案修訂工作也已全面展開。同時,加強預案動態管理、檢查評估、宣傳解讀等工作,充分發揮預案平時牽引應急準備、災時指導救援行動的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各級依案應對的應急意識。

三是強化力量準備,常態預置、梯次搭配的應急救援行動實現提升。根據災害風險研判趨勢,每年年初應急管理部與相關部門會商,研究部署應對重特大災害應急力量準備工作,分區域、分方向統籌落實消防、軍隊、專業和社會等應急力量,同時明確力量編成、擔負任務、專業搭配和投送批次,有效提升了快速反應、高效救援的能力。同時,應急管理部加快推動先進救援裝備的研發和配備,在長江、淮河流域建設列裝大型水上工程搶險救援船舶,尤其是動力舟橋在河南新鄉洪澇災害救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被網民稱為“救援航母”。

四是強化能力準備,高效協同、精準救援的應急救援戰法實現提升。堅持以應急演練為平臺,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練指揮、練協同、練戰法、練保障,檢驗預案、錘煉隊伍、提升能力。這兩年,應急管理部分別會同四川省和甘肅省聯合舉辦了兩次抗震救災大型實兵演練,參演隊伍在真實環境、復雜條件下接受檢驗。各個地方也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有效提升了多災種應對、多力量聯合、多技術融合的救援能力。

五是強化物資準備,聯儲聯供、聯調聯保的應急保障能力實現提升。我們因地制宜增加應急物資儲備,滿足大災巨災的應對需求;優化儲備物資的品種、規模、分布和標準,依托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優化物資調配,對接物流企業完善應急物流保障體系,有效提升了布局合理、高效調用、快速到位的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周學文介紹,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累計組織應急會商997次,啟動應急響應330次,先后派出414個應急工作組,有效應對處置了金沙江和雅魯藏布江堰塞湖、2020年全國嚴重汛情、云南漾濞和青?,敹唷耙灰闺p震”、西藏林芝森林火災和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福建泉州酒店坍塌、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湖南長沙居民自建房倒塌等一系列重特大災害事故,最大限度減少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標簽: 應急管理 大災巨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