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全球今亮點!上海數交所再擴容:將國有大銀行數據交易納入其中

記者胡金華上海報道

不到一年的時間,上海數據交易所(下稱“上海數交所”)再次擴容,開始朝著規模龐大的金融數據交易領域邁進。


(相關資料圖)

日前,上海數交所在“元宇宙大廳”正式對外發布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支持各類金融數據要素對接,推進實現金融板塊銀行領域數據全品類覆蓋,擴大交易規模,助力金融數據要素安全高效有序流通。而作為數據買方,一些國有大銀行開始將數據交易由場外轉入上海數據交易所場內。

“上海數交所自去年成立以來,著力加強高質量數據產品供給,全力推進10+3行業板塊建設,其中金融板塊是數據產品流通最為活躍的行業。本次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發布是上海數據交易所圍繞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的定位,深化數據交易實踐的重要體現,也是擴大金融數據有效供給的重要探索,將助力上海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金融產業之城、數據流通樞紐之城。”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布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同時,上海數交所還發布了金融板塊銀行數據全品類上線和“2022金融數據交易茁壯計劃”兩項內容,上海數交所將為特定金融數據交易項目,提供專項資金支持。

金融數據交易旺盛

去年11月25日,上海數交所正式揭牌成立,圍繞打造全球數據要素配置的重要樞紐節點的目標,構建“1+4+4”體系:緊扣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一個定位”;突出準公共服務、全數字化交易、全鏈生態構建、制度規則創新“四個功能”;體現規范確權、統一登記、集中清算、靈活交付“四個特征”。上海數交所面向數據流通交易提供高效便捷、合規安全的數據交易服務。

“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的發布,是實現金融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通,釋放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重要探索。數據資產化是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關鍵引擎,上海數據交易所全力推進數據從資源向資產的轉化,協同各相關金融機構探索數據資產化在融資、并購等方面的創新應用。”對此,上海數交所總經理湯奇峰對《》記者表示。

在當日,上海國資委總經濟師陳東也表示,本次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發布和戰略簽約是上海數交所擴大并規范金融數據產品交易的創新實踐,有利于推動金融要素市場全面發展。

“上海市國資委推進數交所聯合市屬企業共同打造數據交易生態體系,探索國有企業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方法及實現路徑;加大本市金融、交通類國有企業掛牌數據產品。同時,希望上海數交所積極推動本市國有企業在數據要素流通領域先行先試,更好助力上海數交所在全國統一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陳東指出。

上海數交所董事長張琦則在受訪時進一步透露,上海數交所目前在金融板塊建設方面已初見成效。作為10大主力板塊之一,金融板塊一方面數據需求強盛,大量金融服務都需要借助數據產品拓寬服務邊界;另一方面,金融業作為典型的數據密集型行業,在數據要素的應用方面已經積累大量實踐。構建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是金融數據要素創新應用的一次全新嘗試,將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9月23日,上海數交所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三家銀行總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上海數交所將攜手三家銀行在一站通金融數據交易板塊下,發揮各自優勢,健全要素市場一體化運行機制,共同探索數據開放創新合作和產業升級合作,推進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監督管理等標準制定和系統建設等。

“商業銀行的數據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如在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等領域,數據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數據權屬、隱私保護等方面仍不完善,銀行數據與充分實現其商業價值之間還有較大距離。未來的銀行將是開放的銀行,數據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要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數據從資源到資產的轉變,商業銀行就需要從內部運營和外部生態兩個方面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對此,與上海數交所建立戰略合作伙伴的浦發銀行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

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稱,從內部運營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通過對內部的運營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將其轉變為線上化、自動化的信息,從而優化業務流程、輔助經營決策,進而提升盈利能力。如利用交易記錄、稅費繳納等數據,為用戶提供精準貸款;利用消費、資產負債等數據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

而從外部生態看,隨著銀行業進入“Bank4.0”時代,商業銀行還需要進一步拓寬金融服務的外部生態,豐富數據資產的應用場景。在這個過程中,銀行需要借助API/SDK等技術手段,打通過去的金融服務壁壘,通過開放銀行及物聯網連接數據資產和實物資產,從而為客戶提供存貸款、投資理財、支付結算、私人銀行、新型供應鏈金融等各類產品和服務。

全國一體化數據流通版圖初顯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許多商業銀行正在全力打造數據資產賬戶體系,依托設立商業銀行和用戶的統一接入和輸出標準,通過開放銀行組件化、標準化輸出商業銀行的產品、金融和科技能力,對接企業ERP、CRM、0A等系統,以及外部合作服務商,打通企業產業鏈數字化的各個環節,從而實現商業銀行與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全面連接,最終幫助企業用戶挖掘、管理自身數據資產,提升價值。

《》記者梳理發現,9月14日,上海數交所首發面向全國的“一體化數據流通智能系統”技術框架。該技術框架是為促進全國跨領域、跨地區、跨主體數據要素融合應用,構建安全高效的“國家級+省市級+行業級”的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體系,依托上海數據交易所自有云及鏈基礎設施,實現覆蓋全流程、全業務的智能化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解決方案。目前,各地數據要素流通平臺建設正處于探索發展階段。

今年9月1日,由上海數交所編寫的《全國統一數據資產登記體系建設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首次提出采用“七統一”原則建設全國統一數據資產登記體系和登記市場,即統一登記依據、統一登記機構、統一登記載體(平臺系統)、統一登記程序、統一審查規則、統一登記證書、統一登記效力。

“隨著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立我國數據資產登記制度及平臺已經勢在必行。全國一體化數據流通智能系統技術框架的確立,將在數據登記層面統一機制,實現跨區域互認;在數據交易層面統一體系,實現跨系統交易;在生態服務層面統一服務,實現跨平臺共享;在鏈上協同層面統一標準,實現跨鏈協同;在云資源層面統一架構,實現分布式智能調度運維。該框架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湯奇峰表示。

湯奇峰進一步透露,上海數交所后續還將計劃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將我國數據要素流通標準化體系推向國際,期望通過率先制訂標準以及將標準推向市場來有效規范市場活動、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和增強社會效益。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