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世界聚焦:農業農村部: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邁上2萬新臺階,城鄉收入倍差縮小到2.45


(資料圖片)

1月18日消息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今日出席新聞發布會介紹,去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首次邁上2萬這個新臺階。實際增長4.2%,城鄉收入倍差為2.45,又縮小了一點點。過去一年,農民的收入和腰包都鼓了一點,這為暢通城鄉經濟大循環提供了重要支撐。

曾衍德強調,也應該看到,農業生產成本高位運行,農民就業壓力較大,增收形勢不容樂觀。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落實,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

第一,要鞏固提升產能增產增收。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左右,是重要的收入來源。糧食生產是主要的,當然還有其他多種經營性收入。要增產增收,啟動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有限的耕地產出更多的糧食,產生更多的效益。要經營增收,就是要推進農業服務社會化和生產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還要推動政策保本,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讓農民務農種糧有錢賺、多得利。

第二,要推進產業融合提效增收。要立足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做優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農村電商,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健全完善農業產業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第三,要促進就業創業拓崗增收。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是就近就業增崗。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促進投資興業,加強項目建設,多途徑吸納在鄉農民就近就業。另一個是外出就業穩崗。開展外出務工農民技能培訓,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進城就業。

第四,深化改革創新賦能增收。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規范引導農村承包地流轉,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激活農村“沉睡資源”,讓農民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的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等發展模式,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共享收益。

標簽: 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