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觀焦點:中國衛生法治全面提速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中國衛生法治發展報告No.2(2022)》(以下簡稱“藍皮書”)。采訪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室副研究員栗燕杰就藍皮書中“中國衛生法治的成效與展望”等內容進行解讀。


【資料圖】

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我國衛生行政法治化大幅推進

藍皮書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與發展目標。近年來,國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各項基本醫療衛生法律制度逐步健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醫政服務與衛生監管不斷優化完善,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過去的一年里,我國的衛生法治取得了較為全面的成效。”栗燕杰表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機制得到了優化。

我國衛生行政法治化大幅推進。栗燕杰介紹,項目組2022年對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進行調查后發現,已有28個省級政府的衛健部門發布了上一年度的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其中上海成效比較明顯,“上海的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中,提供了上海話版,還包括普通話的朗讀版,以及無障礙模式。”栗燕杰指出。

衛生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放管服”機制廣泛引入

藍皮書指出,中國衛生政務服務明顯優化,綜合執法監管成效顯著。

“例如開辦診所,從以前的審批制變成了現在的備案制。”栗燕杰提到,衛生政務服務在材料精簡、在線辦理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果。比如,診所的開辦和執業,不再需要向衛生健康部門申請審批,而改為直接備案;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實行電子化注冊登記,不再需要提交醫療機構驗資證明。與此同時,綜合執法的監管力度也不斷加大,比如衛健領域的“雙隨機、一公開”、醫保執法,都越來越強有力,藥品、醫療美容的監管效果也十分顯著。

除此之外,我國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也不斷發展,到2021年底,全國共有143.5萬家庭醫生,組建了43.1萬個團隊,這為覆蓋全民的家庭醫生制度順暢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愛國衛生運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的發展模式,與健康城市示范建設相結合,醫療保障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每年醫保談判‘靈魂砍價’備受關注,為患者和家屬大幅減負,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栗燕杰說道。

將健康優先戰略納入法治軌道為健康中國保駕護航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進入深水區,威脅公眾健康的多重因素交織,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任務目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需求,需要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對此栗燕杰表示,“衛生法治建設今后依然是任重道遠,衛生法治建設一定要把健康優先戰略納入到法治軌道中去,在法律領域充分體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栗燕杰建議,“第一要推進衛生法律體系的完善。要凝聚共識,加快推進全國層面的基本醫療保障法、兒童健康法,公共場所控煙法以及老年人醫養結合相關的法律。第二要通過法治建設,推進更加公平的就醫和健康環境。第三要強化制度供給,優化資源配備。如通過立法促進醫藥研發,完善社會辦醫和互聯網診療的制度規范,兒童藥品管理規范等等。最后要提高執法監管效能。衛生相關的行政執法涉及到衛生健康部門、醫保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多個部門,目前還處在比較分散的狀態,如何形成衛生健康的監管合力,協同推進,是今后衛生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