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環球實時:政策有力需求回升 3月金融數據料趨暖

● 本報記者 彭揚 歐陽劍環


【資料圖】

中國人民銀行4月3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78.4%,比上季上升19.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6.1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隨著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應顯現,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望保持同比多增,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或繼續加快。今后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工具,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新增信貸有望保持強勁

專家表示,在需求回升、降準落地等因素支持下,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料延續強勁增長勢頭,結構有望進一步改善。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程強預計,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將在較高基數下保持同比多增,至3.4萬億元,同比多增近3000億元。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13萬億元。

“去年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較大,若今年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能實現同比多增,將足以證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程強說。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更為樂觀。他預計,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可達3.6萬億元,同比多增近5000億元。“從高頻數據來看,3月宏觀經濟延續修復勢頭,這將帶動信貸供需兩旺。”他說。

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結構有望進一步改善。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易峘認為,一方面,企業中長期貸款將延續1月和2月的較強增長勢頭,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繼續帶動基建投資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步企穩,居民信貸需求拐點或已出現。

展望二季度,中國銀行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稱,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發揮牽引作用,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等領域信貸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近期,房地產市場出現更多企穩跡象,加之政策仍在發力,相應政策效果會繼續顯現,預計房地產信貸增速將逐步企穩。

社融增速有望繼續回升

專家表示,在2月回升的基礎上,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或繼續上行。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將較前值提升0.1個百分點。從結構上看,信貸仍然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主要貢獻項。此外,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也會提供小幅支撐。“總體看,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已進入上行通道。”他說。

易峘預測,在信貸的推動下,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或上行至10%;M2將保持較高同比增速,M1同比增速會繼續回升,M1和M2增速“剪刀差”或收窄。

“財政支出發力前置將對M2形成支撐。同時,鑒于地產銷售邊際回暖、實體經濟活躍度提升,預計3月末M1同比增速將小幅升至5.9%。”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說。

貨幣政策精準發力

展望下階段貨幣政策,專家認為,央行將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央行此前表示,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

“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經濟恢復預期較好,消費、房地產、科技創新、基建等領域將會形成更多資金需求。此時,貨幣政策需做好前瞻性謀劃,更好地為下一階段擴內需做準備。”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說。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雖然今年金融數據總量強勢修復,但信貸結構上居民端弱于企業端的格局尚未出現明顯改善。在近期總量工具集中發力背景下,后續貨幣政策或傾向于運用結構性工具推動部分領域信用擴張。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央行將更多運用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長短結合、量價并舉,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和利率水平,將流動性更加精準地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