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民間投資增速走低?居民收入漲了沒?解碼一季度經濟數據背后

年初以來各地拼經濟,搶開局,一季度經濟恢復情況如何?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


(相關資料圖)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但民間投資僅增長0.6%;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特別是餐飲收入增長13.9%;出口表現超預期,同比增長8.4%。此外,物價方面,與當前歐美高通脹相比,中國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3月份CPI同比僅上漲0.7%。

如何看待一季度GDP增速,超預期了嗎?投資、消費、出口的整體表現如何?如何提升民間投資信心?中國出現“通縮”了嗎?當務之急要解決什么問題?就此,南都記者采訪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專家

經濟恢復超預期,但恢復不均衡

“在疫情因素仍未完全消退的情況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復蘇持續向好,增長速度超出預期?!敝袊鐣茖W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徐秀軍對南都記者分析,消費復蘇和出口增長都有非常好的表現,相比之下,投資表現較弱。這說明,投資是未來中國經濟復蘇的關注焦點,也擁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徐秀軍提到,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超大經濟規模的開放型經濟體來說,需要的是穩定向好、可持續的消費,而不是追求短期的、透支未來的“報復型消費”。

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省民進原副主委葉青認為,一季度4.5%的GDP增速是與預期相吻合的,也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今年會呈現先低后高的趨勢,特別是在去年二季度低基數的情況下,今年二季度增長會更高。他對南都記者表示,“三駕馬車”總體表現比較出色,出口增速較高,進口增長則比較低,這是由地緣政治,國際環境決定的。這也體現在進出口區域的變化上,一季度我國對東盟、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亮眼,對歐美日韓一些發達國家則是下降的?!叭绾纹平膺@個難題?我認為還是要建立比較好的外交關系和外部環境,近段時間中國和法國、德國、巴西等國家的關系發展,都是積極的努力?!?/p>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撰文分析,一季度經濟恢復超預期,從生產端看主要是服務業的貢獻,從需求端看主要是消費的貢獻。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回升,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6%。他指出,當前經濟恢復呈現出明顯的四個不均衡特點:其一,總體數據屬于好于結構數據(耐用消費品等增速低);其二,宏觀數據好于微觀數據(企業利潤、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增速低);其三,服務業好于工業;其四,內需好于外需。

觀點

不會發生典型通縮,需求不足導致物價下降

近段時間,有關歐美高通脹,中國物價漲幅比較低的情況,學界對于中國經濟是否陷入“通縮”有較多討論。

4月18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回應,國際上通貨緊縮的定義是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往往還伴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和經濟衰退。但從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情況看,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3%,保持溫和上漲。從貨幣供應量來看,3月末廣義貨幣M2增長12.7%,保持較快增長。從經濟增長情況看,一季度GDP增速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罢w上都不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他指出,確實今年以來一季度CPI的漲幅在回落。這主要受一些階段性因素影響,包括季節性因素、部分食品價格走低、能源價格回落、汽車價格特別是燃油小汽車價格下降、地緣政治和疫情影響帶來的高基數等。

“一季度的經濟形勢有效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敝袊暧^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楊宜勇認為,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都在逐漸修復之中,一些產業恢復勢頭強勁,順利實現了一季度的經濟開門紅。他對南都記者表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3%,即使全年也可以控制在3%以內,這個視角的通脹非常溫和。至于PPI,他初步預計2023年全年PPI上漲大約接近于零,因此也不會發生所謂的典型通縮。“目前處于中國經濟增長處于恢復性的上升階段,穩中有進,穩中有升,會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好,初步預計完成全年5%的經濟發展目標問題不大?!?/p>

葉青分析,之所以會有“通縮”的想法,應該跟中國經濟的供給能力有直接的關系,生產能力很強,絕大多數產品供過于求,出現通貨膨脹是很困難的,所以3月CPI為0.7%是非常低的,這對制造業不利。但一季度CPI為1.3%,放在全球來說,表現是很好的,俄烏沖突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很大破壞,發達國家通貨膨脹,價格上漲,CPI增長4%、5%、6%成為普遍現象。他認為,相比之下,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也為社會的穩定、經濟的正常創造了條件。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劉迎秋對南都記者表示,“通縮”之說純屬奇談怪論,從M2較高的增速來看,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理論根據和實踐依據。那為什么會出現CPI較低和PPI連續6個月同比負增長的現象呢?“這說明了市場仍然沒有進入繁榮階段,經濟復蘇還有一段路程要走?!眲⒂镏赋?,市場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外部需求,也就是外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都處于不足的狀態,不是我們的貨幣供給不足產生了通縮,而是需求不足產生了物價下降,物價下降不等于通縮。

建議

錢應重點投向民生,提升微觀主體信心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撰文指出,我們現在面臨的通縮問題,與人們一般意義上講的通縮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不能將這當中獨特的原因講清楚,用一般的解決通縮的方式來應對,將來有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笆袌錾县泿懦渥悖珱]有流入普通民眾的口袋里,老百姓收入沒有增加,手里沒錢?!?/p>

孫立平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形成一種新的二元結構,他暫時總結為“國計”和“民生”。市場上看起來充足的貨幣,主要去了“國計”的部分,尤其是制造業中的高端部分和政府部門,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項目,尤其是大基建項目,甚至還包括還舊債補窟窿的。而在另一元,即在民生部分流入的就比較少?!耙虼?,這部分就感受不到錢多了。相反,感受到的是失業、收入下降、債務壓力、預期變壞?!睌祿@示,一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同比增速為3.8%,低于經濟增速的4.5%。

孫立平稱,我們現在的通縮,不是由貨幣供應不足引起的,也不是由利率太高引起的。而是一種淤塞型通縮,是足量的貨幣在二元結構中淤住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打通二元結構,在不能完全打通的情況下,至少重心應該向民生部分。

在分析“錢去哪兒”的問題上,羅志恒指出,新增貨幣與存量貨幣并沒有大規模涌入商品和服務市場,而是出現了“貨幣窖藏”現象,因而沒有推高通脹。貨幣流入居民和企業部門之后,只有少部分用于消費和投資,還有很大一部分被儲蓄了起來。此前市場熱烈討論的“超額儲蓄”問題,背后是居民消費與購房意愿不足;當前M2-M1剪刀差擴大,單位定期存款占比上升等,都反映企業信心和投資意愿不足。羅志恒認為,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僅為0.6%,大幅低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1%,反映出民營經濟對未來的信心仍不足,穩定經濟主要依賴以基建投資為代表的政府和國企投資。

關于民間投資的問題,付凌暉18日在發布會回應記者問題時解釋,一個重要方面是房地產市場調整的因素。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下降13.8%,下拉民間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當然,民間投資面臨近期企業效益下滑、市場預期不穩等制約因素。他認為,總的來看,積極推動完善市場環境、積極增加對民間企業的支持將有利于民間投資逐步回穩。同時,隨著剛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的釋放,房地產銷售出現積極變化,房地產開發投資也有望逐步企穩回穩。

在關于是否“通縮”的問題上,羅志恒認為,當前的物價與經濟形勢與“通縮”明顯不同,當前價格下跌不具備持續性和普遍性,當前經濟持續恢復而非衰退。同時他也指出,當前經濟恢復基礎不牢,仍存隱憂,部分指標反映出經濟恢復成色不足,仍要下力氣解決總需求不足、微觀主體信心不振的問題。從政策舉措來看,當務之急是提振微觀主體信心而非強力刺激。“無論是當前物價指數較低,還是物價和金融數據背離,反映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即當前經濟總需求不足、微觀主體信心不振,要繼續做好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穩投資、穩信心等工作?!?/p>

采寫:南都記者 陳秋圓 莫倩如 宋凌燕 蔣小天 發自北京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