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關注:國際機構寄望中國成為 全球經濟增長“引擎”


(資料圖片)

◎陳佳怡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正在脆弱的環境中重啟增長,經濟增長前景雖有所改善,但仍然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國際機構在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中小幅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但整體增速仍然偏弱;同時寄望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為不確定的時代注入更多確定性。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由于近期全球經濟呈現出一定韌性,惠譽將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至2.4%,但與2022年2.7%的增長率相比仍有所放緩。此外,惠譽預計2024年全球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2.1%。

“在烏克蘭危機持續、貨幣政策繼續收緊以抑制高通脹的背景下,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顯著低于去年。”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表示,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1%,較1月時的預測上調0.4個百分點;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4%,較1月時的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

發達國家經濟體增長預期將放緩。惠譽認為,在信貸緊縮、儲蓄率上升壓力、商業投資疲軟和出口放緩的背景下,美國經濟仍然面臨衰退風險,預計衰退時點為2023年四季度晚些時候。

中國,則被定義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惠譽在報告中強調,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增速最快的國家,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為5.6%,較3月時的預測值上調0.4個百分點。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顯示,9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將出現溫和、強勁或非常強勁的增長,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此前表示,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將繼續成為亞太地區及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其中,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增長,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除了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外,穩步復蘇的中國市場也吸引著外資前來“打卡”。今年以來,外資巨頭高管密集開展“中國行”,切身感知中國經濟的發展動能。

與此同時,外資也在積極“做多中國”,深耕中國市場,共享發展機遇。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9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中國貿促會5月底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超八成受訪外資企業預期今年在華投資利潤率將持平或有所增加,超九成受訪企業預計未來5年在華投資利潤率持平或有所增加。

標簽:

精彩推送